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教育成果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就义务教育而言,教育公平主要指起点(入学机会)均等和过程(教育条件)均等。从我国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看,起点均等的问题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已得到较好的解决。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公平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教育过程的均等,也是学校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尤其是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共资源的公平配置问题,由于其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所决定的,更成为落实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

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公平配置的状况调查

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的研究,通常要讨论县域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同一区域学校之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量化情况,了解其资源数量和差别,从而把握其均衡和公平的程度。笔者选择了广东省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6个案例县(市、区)进行调查,发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和校际差别。

1.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别

从3个案例县(粤西某平原县、粤北某山区县、粤东某市含有农村的某城区)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资金投入和师资配置情况等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明显

从调查的3个县(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情况看,县城学校上述的配置要比农村学校普遍数量更多,种类更齐,档次更高。特别是校均专用功能室和校均计算机数,县城学校一般要比农村学校多几倍以至10多倍(因篇幅所限,有关数据表格略去,下同)。另外,义务教育学校城镇等级学校占了城镇学校总数的57.4%,而农村等级学校仅占农村学校总数的11.6%(其中一个县的这一比例为64%∶3%)。可见县城或城区拥有的等级学校尤其是省、市一级学校的数量明显比农村或郊区多得多,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明显集中在县城或城区。

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经费投入数量的不同。长期以来,财政投入学校建设的资金集中在城镇上,城镇学校的设施设备比起农村学校明显强得多。根据统计,3个县(区)无论是县还是地级市城区,无论是平原县还是山区县,2000年以来校均基建经费和设备费,县城或城区都明显比农村高,有的县城乡差别达到几倍以至近10倍。而生均基建经费和设备费,县城或城区大部分指标高于农村,有的达2、3倍。

城乡学校师资队伍差别同样突出

目前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师资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失调、学历(职称)偏低、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的情况。据统计,广东省现有代课人员近6万人,其中大部分在农村小学。

根据统计,3个县小学、初中教师的学历、职称,县城(城区)要比农村(郊区)略高,特别是小学高级教师和初中一级教师的比例,县城(城区)要比农村(郊区)高出1到3倍。

造成教师队伍的城乡差别,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待遇的城乡差别是最主要的因素。尽管教师工资已实现全县统发,基本标准城乡一致,但实际上,部分城镇学校还有一些非正式渠道可以增加收入,比如学生家长的赞助费、学校的围墙经济收入等等,各方面的补贴也较为落实。而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除了“裸体工资”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补贴,甚至连规定要购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难以落实,有的学校离家路途较远的,还要垫上一笔交通费。根据一些县的调查,这种收入的差别大概在总收入的10%-20%之间,有的还会更高。据对广东省惠州市3个县2个区的小学教职工收入情况的调查统计,发现城镇教职工月均收入平均比农村高305.25元,其中一个带有农村的区相差达525.81元,而3个县相差则在106元到132元之间。


(未完,全文共8087字,当前显示14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