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9.兰亭集序 9.兰亭集序.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9.兰亭集序

论文关键词:王羲之;兰亭序;山水之乐;死生之悲;忧患意识

论文摘要。《兰亭序》是中国文学玄言体向山水题材转变的重要作品之一。此文情景交融,理趣交辉,从山水之乐转到死生之悲,透射出深层的忧患意识,反映了东晋士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世道人生的态度。其对后世山水文学、书画创作的思想倾向与审美趣味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太宗对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爱不释手:“尽善尽美……观之不觉其倦,览之莫识其端。”(李世民《王羲之传论》)我们认为,唐太宗不仅是从中国书法艺术形式美的角度去欣赏《兰亭序》的,更是从其文字的山水情怀、生死认识、忧患意识及像外之意等去玩味其中奥妙,并得到无穷审美快感和共鸣的,历代窥得其书法壶奥的帝王和文人莫不如是。《兰亭序》不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奇葩,亦是山水文学的瑰宝。《兰亭序》全文324字,后人一般将其分成四个部分,我们姑且全文录于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3月3日,时年50岁的王羲之(303—361),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2人集会于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上的兰亭,在宜人的山水中,借修楔之事,饮酒赋诗、挥毫泼墨、抒发幽情,王羲之、谢安等11人成诗各两首,郗昙等15人各成诗一首,共成诗37首,编成《兰亭集》,另外16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兰亭雅集是书法家、文学家、社会名流的一次盛会。”《兰亭集》作为诗人集团同题作品集,为有史以来录诗数量最大者。《兰亭集序》即为该集所作之序,是王羲之书法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兰亭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从思想上看,全序可分为两部分。

一、二段叙暮春兰亭修楔,群贤少长流觞曲水,畅叙幽情、游目骋怀,极山水之乐;

三、四段思人俯仰一世,快然自足,却不敌老之将至、情随事迁,感死生之悲,感今昔兴怀,无限怅惘

一、游目骋怀,极山水之乐


(未完,全文共7958字,当前显示11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