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建立一线监督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民主监督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事关建设成败的重要保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民主监督的作用、意义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如何真正把民主监督落到实处,从而推进、带动整个民主管理工作,进而加快和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在完善一线监督机制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新农村建设对民主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一线监督机制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水泉镇在推行村民监督工作中越来越明显地感到,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和有效保障机制,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这一民主监督形式很难落实,监督职能和作用也很难发挥和体现,致使农村民主管理中积累的困难和问题集中显现。一方面,村民大会及村民代表会形同虚设,监督软弱无力。由于村民大会及村民代表会属于村民自治监督组织,长期以来,上级党政组织在支持。指导其发挥监督作用上存有误区,致使民主监督得不到上级党委、纪委的有力支持和指导,群众在监督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解决,监督无法实施。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逐年增多,村民大会普遍无法召开,即使村民代表会,有的村多年不开,有的村根本就没召开过,有的村即便召开了村民代表会,也是搞形式、走过场,群众没处说话,群众说话不管用,严重挫伤了群众主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群众有情绪,干群关系不融洽、不和谐。另一方面,上级专门机关的监督鞭长莫及,难以到位。纪委、审计、经管等部门由于中心工作牵扯精力较大,面对全镇各村实施监督,面广量大,人手不足,平常只能做到阶段性、应急性监督,加之对村级真实情况不了解,监督措施不到位,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以事后监督为主,造成不良后果,也只能是秋后算帐。由于决策监督这一源头治本之策的弱化缺失,为加强村级监督采取的村务公开、财务双代管、会计委派、民主理财等措施,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收效甚微,造成了对村级监督的断层和真空。有的村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有的村干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甚至违法乱纪,导致财务混乱,引起群众不满,引发信访案件。即使村干部想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由于缺少村民代表参与,全村群众思想很难统一,开展工作被动,阻力多。难度大,干部反映干事难、群众不听话,群众对于部有怨气、有隔阂。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无论是发展生产,还是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都迫切需要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因此,只有建立健全一线监督机制,鼓励、组织、支持群众开展面对面的经常性监督,从议事决策这一源头开始监督,并把监督寓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克服长期以来在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监督不力的弊端和问题,有效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主要做法

水泉镇自2004年4月开始在全镇试点推行村民监督议事会,逐步建立健全了一线监督机制,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水泉镇,村民监督议事会之所以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并取得明显成效,一靠组织支持,二靠规范运作,三靠制度保障。


(未完,全文共4332字,当前显示12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