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税源结构及建立地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的调查报告

木无本则枯,水无本则竭。税源,就是地方经济的发展之基,就是税收收入的增长之本。我们感到,目前税源结构的不尽合理,税收增长的后续乏力,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相对封闭,发展速度比较慢。从硬环境看,交通的“瓶颈”尚未突破,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力不强。从软环境看,观念陈旧仍是对外开放的障碍因素,投资环境还有待优化,还未形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效益。

(二)“分税制”不够彻底,“费”挤“税”严重。现行的“分税制”只是建立了一个基本框架,中央税权过于集中,内外资企业税制不统一,地方税体系尚未形成。地方税税种多却规模小,缺乏有影响力的主体税种。对外资企业税收优惠过多,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地方政府为弥补财力的不足,只能依靠开征非税收入来实现,这就造成了非税收入喧宾夺主,“费”挤了“税”。我市税收占的比重不高,主要的原因即在于此。一方面,在经济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纳税人的实际负担明显加大。另一方面,税收的组织收入主导地位被“收费”挤占,税务部门面对大量非税收入“体外循环”,只能是“望费兴叹”,鞭长莫及。

(三)税收计划“以支定收”,不符税源实际。目前,在税收计划的编制中,仍然以“基数法”为主,这就势必造成计划脱离实际的问题,税负畸轻畸重。税源情况差的地方,既存在“寅吃卯粮”、“杀鸡取卵”,也存在转引税款,买卖“补缺”的现象。这就会使“泡沫”税收增多,使地方经济的晴雨表“渗假”。

(四)征管手段相对落后,精细化程度还不高。我市地税征管手段,多年借助于人工劳动来完成,计算机应用起步较晚,在税收管理中的运用面还比较狭窄,由此导致了税收征管效率还不够高。无论是征收、管理,还是稽查和内部政务运行,税收力量还不能从大量琐碎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不能集结出优势兵力抓重点部位,抓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落实,抓零散税收,抓堵漏增收。一些地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高,依法治税的能力还有待加强,缺乏既精通征管业务、又适应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之,一些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不高,影响了税收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以个人所得税为例,全市纳税的主要来源限于工薪阶层,年纳税量占纳税总额的,而收入高、来源广的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投资人、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人等高收入者,缴纳税收为数不大。

建立税收稳定增长机制的思考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面对税源结构的现实和困境,要想克难(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制胜,寻求增加地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大计,就必须坚持抓税源与抓机制并举,建立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一)更新观念,加快节奏,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地方税收取于地方,用之于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坚持把关心和支持税收工作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提高税收收入占的比重,作为衡量经济发展实绩的重要指标。地税系统在发展问题上,也应该充分认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是退步,发展慢了也是退步。必须更新观念,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未完,全文共3979字,当前显示124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