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县三农问题调查与思考

一、“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归结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卖难问题依然存在。大多数农产品技术含量低、品质差、品种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低水平或结构性过剩;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商品率低。去年我县农产品商品率仅为,今年上半年,据百户农户调查统计,农产品收入仅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二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发展后劲不足。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偏低,而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偏高,影响农业效益,农民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生产,导致复种指数连年下降。如近年来,粮食价格徘徊在每五十公斤—元之间,有时甚至跌破成本底线。今年全县双季稻面积仅为稻田面积的,比常年下降。三是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收入为元,尽管同比增长,但比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个百分点,致使农民购买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投入,出现了对土地掠夺式生产经营现象。四是农村文化社会事业比较落后,交通、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近年来,我县以“”工程为主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成效,初步形成了竹、优质稻、葛、瘦肉型猪等几大产业,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从产业规模看,基地面积不大,优势不明显。目前,除竹木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年产值达到亿元,葛产业的来势较好以外,其它产业的规模仍然不大,有的甚至呈滑坡萎缩之势。如茶叶面积从九十年代中期的万亩缩减到目前的万亩,采摘面积仅万亩;优质稻还停留在“口号农业”上,商品率低,与真正的产业化发展相差很大。从产业发展来看,在不少乡镇的领导和农民心中,对农业产业结构“调什么、怎么调”还比较茫然,适应市场、开发市场能力弱。很多乡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一年发现几个典型,做做总结,没有整体思路和发展规划,更谈不上如何培育发展。从发展机制来看,土地流转不畅,不能适应产业化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从投入水平来看,农业产业化“供血不足”,各级财政用于产业化的贷款贴息、周转资金较少,资金紧张仍是发展的瓶颈。

(二)农村工业化进展缓慢。农村工业主导地位不强,工业化进程缓慢是我县农村部分地方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我县农村工业的现实状况是:全县有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共家,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家,集体、股份制、港台投资、私营企业家,个体工业户家;产品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企业家,工业产值约亿元。全县除灰山港、桃花江、乍埠、武潭等乡镇的工业企业发展相对较好外,其它乡镇的工业先天营养不足,资本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多,还停留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难以适应日渐规范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需求。


(未完,全文共3923字,当前显示11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