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县城乡建设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城乡建设局上半年工作总结.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县城乡建设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城乡规划局继续围绕“传承稻作文化、实施后发战略,建设环鄱阳湖市场导向型经济强县”的思路定位,坚持“用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引领今天,以科学发展伟大实践创造未来”,策应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按照“三带、四区、五功能”的要求,全面坚持“未来引领、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面协调”的原则,谋划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牢固树立“六种意识”,全力打好“城镇建设战”。过去的一年得到了市规划局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全市村镇规划工作先进单位和规划系统目标管理达标单位。

一、上半年城乡规划工作

(一)*县城市外环线规划

充分结合*县城总体规划及道路交通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尽量减少拆迁量,利用地形最大程度减少土方工程量,做到远近结合,坚持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外环路规划设计总长度为22.8公里,道路所围面积46.5平方公里,房屋拆迁量约为5200m2。

(二)国际稻米文化城空间载体布局设想

为适应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策应全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传承稻作文化,实施后发战略,唱响稻作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厚重的稻作文化资源,真正把*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的文化品牌优势转化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县正在全力打造“国际稻作文化名城”,根据县委、县领导的指示,按照规划引领、以人为本、统筹城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面协调的六条原则,我局正积极规划国际稻作文化名城,其选址为东至万泉西大道,西至外环线,南至外环线,北至建德大道,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包含国际稻米核心城,把核心城规划成为人流中心、物流中心、信息流中心、资金流中心、文化中心、饮食中心和旅游中心。

建设国际稻米文化城需要在空间上落实载体,从规划角度运用全空间资源化理论,我们认为打造国际稻米文化城需要在全县域空间上来考虑,将全县的所有空间为塑造稻米文化城服务,而重点落在3个“一”上,也即“一景一园一片”。所谓一景就是一个景区,也即稻作文化发源景区;一园就是稻作文化产业园区;一片就是县域南部高效农业产业片区。

稻作文化发源景区。位于大源镇,仙人洞、吊桶环景区发现的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栽培稻植硅石标本,将人类种植水稻的历史推前至距今1.2~1.4*,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人类稻作文化起源地,也奠定了*县人文旅游的制高点。而裴梅的贡米原产区,正好以事实来证明*稻作文化起源地的地位。这两大资源是*“稻作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和平台。可以展示石器时代古人类稻作文化之旅,可以效仿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建设,构建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并可演示稻作文化的历史沿革。

稻作文化产业园区(在编的总体规划已经提出)。范围为珠溪河以西、现上坊乡政府南侧支流以南区域。本区域处于城市的上游,规划要求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山林和农田景观,在片区内形成稻作文化博览园、世界稻作展示区、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示范区等专业性组团,一方面充分体现和传承*的稻作文化,另一方面也为*县域南部和西南部区域乡镇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提供技术平台和起到带动作用。另外可以利用东部沿珠溪河良好的湿地资源建设生态湿地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周末郊游的场所。片区控制用地面积为10平方公里,最大建设用地容量为7平方公里,容纳居住人口容量以7万左右为宜。

南部高效农业产业片区。包括裴梅、苏桥、青云、齐埠、湖云等乡镇。充分利用现有的特色农业基础发展稻米、油菜、花生、蔬菜、水果以及花卉苗木和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成为具有区域意义的高效农业产业区。


(未完,全文共5105字,当前显示14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