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中国商学院需要本土化改革 中国商学院需要本土化改革.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商学院需要本土化改革

只有加深市场化、产业化,引入竞争,商学院才会提高危机意识,才能在互相竞争中,不断创新,从而摸索出一条本土化的发展道路。近几年来,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创新经济为先导、传统产业转型的当下。可以说,盛产管理精英的中国商学院除了教授管理理论知识外,还对中国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并且,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已经收获了很多可圈可点的成果。

但是,虽是“大路通途”,中国商学院却面临着十字路口的抉择。

有企业高管在微博上抱怨,“当前商学院mba教学内容僵化死板,课程选择缺乏战略性、原创性、系统性的规划架构,创新动力不足。”

更有甚者,坊间一直流传着mba学员上课的动力是,比起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企业管理者们似乎更倾向于建立人脉、拓展业务和寻求合作。课程也异化成了“企业家俱乐部”。

当所有商学院的课程千篇一律,管理者学到的知识可以通用时,与获得良好的人脉资源相比,他们追求知识的动力就会退而求其次。

挑战

商学院教育最初起源于美国,到了1990年,中国有了自己的商学院。之后,追赶和效仿,就成了中国商学院高速增长的代表动作,中国的管理教育开始和国际接轨。在过去20多年中,走国际化道路的中国商学院,助推了中国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加速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步伐。如今,国际化却逐步陷入神话褪色的尴尬。有人提出批评,不少商学院在不断追求国际化的同时,却离中国本土市场越来越远。

引进具有海归背景的教师、与国际商学院联合招生、开设双语课程等,成为中国各大商学院争相选择的国际化途径。但是,当国内商学院的大量论文出现在欧美管理学期刊中的同时,中国管理界被认同的程度却并没有相应提高。

似乎症结并不只存在于中国商学院身上。有媒体报道,新加坡某商学院管理者也在感叹国际化的结果是使本土商学院沦为国外名校商学院的亚洲分校。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土的环境和市场需要。

早前,也有中国媒体报道,大量海归变海待,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不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中国企业的职场文化更不能让海归认同。


(未完,全文共2870字,当前显示86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