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内容【旧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的存在与马克思的超越】 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内容【旧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的存在与马克思的超越】.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内容【旧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的存在与马克思的超越】

作者:叶枝青

现代哲学2008年05期

中图分类号:b0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60(2008)01-0028-09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8-11月首次合作并公开发表的第一部论战性著作。其中关于“对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战斗”一节,列宁称赞“是全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①。根据马克思的评论,旧唯物主义视城中的人的存在,经历了感性的存在、机械的存在和抽象的存在三个阶段,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阐述人作为历史的存在的观点,从而超越旧唯物主义,开始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一、感性的存在——“物质带着诗意的感性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

所谓感性的存在,是一种人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形具而神生”的生动的存在状态,是人的一种“在质料与形式之间逡巡”②的向着未来的经验的开启。感性的存在即现实的存在,这是从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到培根的唯物主义对人的存在的一种基本观点。这种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一方面,把人看作宇宙的一部分,看作纯粹自然的个体存在,认为人甚至包括人的灵魂同世界万物一样有着相同的物质本原和结构,用物质自身的性质说明物质世界的生成和变化。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米尼的“气”、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等等,他们都试图用一种或多种不言而喻的物质或元素来统一说明世界。另一方面,在神性占统治地位的古代,囿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低下和人类生存领域的狭隘,人类把目光集中于外部世界,人们在直观地领悟外部物质世界的感性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存在呈现“感性”的原初行为意义上的“诗意地栖居”。这时候,人们尚未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随着自然哲学的兴起,只是把其所面对的外部世界当作人的直接的感性对象,强调观察和判断事物时,要对照人们的感觉,对照理智的直觉,注重人们的直接感受,认为“在人的生命中,我们所知的一切只不过是这种肉体以及这种经验的当下运动”③。可见,在朴素唯物主义的视野中,人的存在是一种感觉和经验的当下存在,是一种感性的、诗性的存在。海德格尔一语道破地说,“希腊人不是通过自然现象了解physis,而是……通过对存在的一种基本性的诗与理智的体验,他们发现他们不得不称之为physis的东西。”④正是这种天然纯朴的感性的存在方式,使得希腊人拥有无所不包的才能和活动,肥沃的生活土壤保证和奠定了古希腊哲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家园”地位。黑格尔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是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⑤也正是这种“家园”,这种由人的感性的存在建立起来的由物质和精神交融的包含有事物一切矛盾的萌芽的家园,永远把希腊人与后来人结合在一起


(未完,全文共13730字,当前显示114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