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研讨式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分析

摘要。传统讲授式教学存在种种弊端,并不能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研讨式教学法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在探讨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关键是“两个转变”,即教师身份的转变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自主学习;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社会对人才的界定和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且要具备把握行业前沿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传授学生接纳为主的知识教育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起源于德国的“研讨式”教学法因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1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在19世纪就已成为德国各大学的学院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已成为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1]以课堂专题研讨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研讨主题”广泛查阅资料和文献,通过小组集中讨论等方式了解专业领域的多种学术观点和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具有探索、协作、互动和激励等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20世纪末期,我国开展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并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研讨式教学法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教育部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下发了“教高[2005]1号文件”和“[2007]2号文件”,分别在两份文件的第十一条和第十五条提及“讨论式教学”。这与德国大学的“研讨式”教学法有相似的理念。[1]目前,我国教育界对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有以下三点共同的认知:(1)研讨式教学法不同于以往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单向知识传递的方式,而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2)研讨式教学法运用小组集体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研究法和讨论法实现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研讨式教学法更加强调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围绕着教师创造的具体情境和问题,主动查阅相关文献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运用所获取的知识探讨问题,在研讨过程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

2研讨式教学法的特点

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完全异于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新型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宗旨,推崇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相比,研讨式教学法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未完,全文共5253字,当前显示12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