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潮汕人的中国梦1

汕头是座年轻的城市,只有150年的历史,但是汕头所在的潮汕地区(含汕头市、潮州市和揭阳市)却历史悠久。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发展的潮汕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潮州话,属于闽南语系,源于中原,有八音,外人听不懂也学不好,因为它保留很多唐宋官话的原韵。独特的语言也繁衍出独特的文化艺术,潮剧、潮乐是地方艺术奇葩。

他们有自己的习俗,社会伦理遵古循旧。一方面,家庭观念浓厚。潮汕人特别重视家,但不是守家,而是兴家。男主外女主内,父慈子孝,妻贤母良。女子的主要责任,就是相夫教子、赡养公婆、操持家务。所以潮汕的女子极少出来创业,也很少到外地去工作,甚至家里有外客来时女子都不上桌。而男人则要全力以赴去外面打拼,无论贫富,十几岁就要离开家庭外出创业。妻子理家,丈夫创业,权责分明,各有所司,难以懈怠,故家和业兴者多,家庭稳定。

另一方面,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姓氏宗亲组织极其普遍,宗族祠堂保存完好,辈份高的长者主事,常举办祭祀和慈善活动。祭祖日,无论富豪乡绅,还是平民百姓,内外宗亲赶回乡里祠堂,参加祭拜。乡里路桥、学校医院,包括特困家庭,大都是众人出力,事业有成者慷慨解囊。有能力帮助家乡建设、扶贫济困、报效社会,是每个潮汕人自小就有的梦想。少年男女一成年,还要在家族内举行隆重的成年礼。感恩祖宗、回报社会、激励后辈,这些宗族仪式带给群体特殊的敬畏和责任。以姓氏宗族为基层支柱,潮汕民间社会,秩序井然。潮汕人的生存条件很不好。三个市总面积10917平方公里,为全国的千分之一;但总人口达到1400万,为全国的百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两分地,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极度匮乏。历史上,潮汕人的创业发展极其艰难,一千多年未曾停歇的创业脚步,演绎了一场筚路蓝缕、浴火重生的历史进程。

中国历史上在汉末、宋末和明末几个汉民族被外敌欺侮的黑暗年代,形成了几次大的移民潮。潮汕人的先祖正是其中一部分。最先南北朝时期,五胡乱中华,万千汉民被外族屠杀,一些人九死一生,逃到南海边陲,在这蛮荒之地,披荊斩棘,开垦创业。

宋末,大批汉民在蒙古人的铁蹄和箭雨下惊惶南逃,使这里的人口急剧膨胀,生存之路日趋艰难。明末,满清大军屠嘉定、屠扬州,更多汉民逃难至此,挣扎求生。

为了生存,潮汕先民开辟了两条路。一条是产业精细化之路。土地上精耕细作,种地如绣花,力争最大产出。得益于这个传统,解放后全国第一个水稻千斤县、吨谷县都出自潮汕。作坊里精雕细琢、精描细画、精针细织,以求得高附加值。潮汕木雕、石雕、陶瓷、抽纱、潮绣等工艺品和工夫茶、潮州菜饮食文化,无不蜚声海内外。

另一条是群体向外发展之路。宋代,一些人随着商船到东南亚上岸交易。明初,郑和下西洋带动了民间的自由贸易,更多的人到东南亚驻点经商。清末和民国时期,向海外移民达到顶峰。一批批潮汕人驾驶着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头船(编者:船头漆成红色,通常称为“红头船”),沿着海岸线向东南亚大规模地移民。从最脏最累的苦力开始干起,省吃俭用留下点钱寄回来养家。再慢慢寻找机会,设摊开店小本经商,创造自己的事业,依靠没日没夜的辛勤劳作逐渐累积财富。

至今,东南亚国家的潮籍华侨华裔超千万人,成为当地工商业界的主要力量。香港700万人中有180万潮州人,14岁移民去的李嘉诚如今是华人首富。在曼谷,有几百万潮州人,懂潮州话能畅通无阻。

新中国建立之初,很多华侨回到国内参加建设。后来实行计划体制,闭关锁国,人多地少的潮汕地区很多家庭不得不与饥饿作斗争,普遍性以地瓜稀饭和菜羹裹腹,幸好在外的华侨不断寄钱寄衣寄食品,帮助亲人渡过难关。


(未完,全文共8073字,当前显示146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