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北京市人力三轮车管理[★]

第一篇:北京市人力三轮车管理北京市人力三轮车管理:现状、问题和建议

————基于简单调查基础上的政策分析

在北京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狭小逼仄的胡同里,经常可以看到吃力地行驶的人力三轮车。三轮车夫大多衣着陈旧,神色拘谨,带有所谓“外地人”的明显特征,他们和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驱驶的那种简陋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与北京随处可见的现代建筑和豪华车流构成一幅对比强烈的街景。从上世纪30年代北京街头出现第一辆营业性的人力三轮车,直到80年代初,人力三轮车一直是北京城里的一种普遍而廉价的交通工具。但是现在,这种老式的脚踏三轮车似乎已经不再为北京这座日益现代化的城市所欢迎和接受了。在一些市民和市政管理者看来,人力三轮车不仅是一种应予淘汰的落后的交通工具,而且还是造成交通阻塞等城市问题的原因之一。这种认识已经体现在北京的城市管理政策之中,人力三轮车被视为影响市容、妨碍交通和危害治安的因素,从而成为被清理、整顿的对象。城管人员对三轮车围追堵截、强行收缴,甚至因此导致执法人员与被管理者的暴力冲突,是北京的街头经常可见的一幕。作为北京居民,我对自己生活的城市里这类经常可见的场景感到十分尴尬和不安。不用进行严密的论证,仅凭直觉我即强烈地感觉到,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存在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北京市人力三轮车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一些简单调查,包括电话访问了北京市交通委员运管处、亚运村非机动车管理站、通州车管站、石景山非机动车管理站,对从事人力三轮车营运的从业人员进行了街头访谈,查阅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人力三轮车管理政策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试着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北京市人力三轮车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北京市人力三轮车发展情况

人力三轮车是上世纪20年代进入北京,30年代开始用于营业性的客货运输,在最盛时期,三轮车、人力车曾担负着北京80%的客运量。50年代以后,随着电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北京人力三轮车市场很快萎缩。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

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内公共交通和私家汽车迅速发展的同时,北京的人力三轮车数量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快速增长,在过去20间出现了两个增长高峰:一个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从事人力三轮车客、货运输,成为北京居民的一个新职业。这部分从业人员被称为“板爷”,是北京居民中较早自谋职业的群体之一。另一个出现于九十年代,虽然出租车的大量出现使人力三轮车基本退出客运市场,本地居民操此业者也大为减少,但在此同时,大量外地农民工涌入北京,蹬三轮车成为他们中很多人谋生的手段,北京市有人力三轮车数量因此而急剧增加。

据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北京市共有各类人力三轮车71万辆,由于目前北京市存在数量可观的未经登记、没有牌照的所谓“黑三轮”,因此这一统计数字要远远低于北京市实际拥有的三轮车数量。按其用途,人力三轮车可分为三类:小三轮车,规格尺寸较小,带车斗,车斗容量小,主要是本地居民家庭使用;人力货运三轮车,带拖板或车斗,运载量较大,主要用于货运;人力客运三轮车,带车厢,可乘坐一至二人,主要用于客运。从目前情况看,居民家庭自用的小三轮车,大多在社区内行驶,涉及的管理问题相对较少;客运三轮车的运营集中在已经开发的旅游景点、胡同等,由经批准成立的专门公司经营,三轮车的数量受到严格控制,管理也相对规范。而货运三轮车数量大,存在大量没有牌证的“黑车”,运行范围较广,是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


(未完,全文共17174字,当前显示14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