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家国情怀

第一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家国情怀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讲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少年时代上山下乡,在黄土高原的小山村梁家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故事的一条红线,就是他在融入群众中确立了理想信念,在艰苦环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一旦告别了最初的迷惘和彷徨,他就找到了坚定的目标,建立了对党、对党的事业、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和执着。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治国先齐家”。跟大家一样,习近平书记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大家做出了表率。“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习书记对家教的重要性深有感触,他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其幼年时的家庭中开始孕育形成。

他曾经回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2016年,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回望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浴火重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而生生不息,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不深切表达着对家国情怀的呼唤与呐喊。时光流转,情怀不改,家国情怀不仅是永恒珍贵的历史文化积淀,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基因。历史证明,只要沉淀在民族基因里的家国情怀尚在,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不管是回国报效国家的科技人员,还是扎根基层的青年军官,抑或是在本职岗位上爱一行、钻一行的普通士兵,只要常怀爱国之情、恪尽兴国之责、坚守为党之心,忠于使命、忠于祖国,忠于岗位、忠于职守,就是家国情怀的体现,就是在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一个人,当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新时代里,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家国情怀与芳华时代共振,就能“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在强军征程上阔步前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习近平和他的家庭的底色,也已经深深烙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和实践中。作为广大青年更应深刻理解和认真践行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珍惜青春时光、追求青春梦想、实现青春价值。

第二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鲜活的教材

生动的范本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一)触动心灵的共鸣


(未完,全文共17522字,当前显示14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