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推进混改须打破“国进民退”的紧箍咒

《红周刊》特约作者黄湘源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动不动就遭遇“国进民退”的质疑。这个“紧箍咒”不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就难免举步维艰。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应遭遇质疑

近日,深圳市率先出招解困股权质押危机问题,安排了数百亿专项资金,以降低注册地在深圳的民营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风险。首先获得深圳国资驰援的是一家名叫腾邦国际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腾邦国际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27亿元,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2.78亿元~3.42亿元,同比预增30%~60%。但公司大股东质押比例接近78%,今年以来,股价已经下跌26.81%。

据悉,深圳国资委旗下平台已经陆续入股科陆电子、怡亚通、英飞拓、梦网集团、英唐智控等多家民企,但在当前环境下,国企和民企的这种正常的市场化行为,却不可避免地招来了某些不应有的质疑。

福田控股作为深圳市福田区政府全资国有控股企业,拟以适当方式持有腾邦国际股份,双方将在产业及金融资本方面发挥综合优势,围绕双方协商一致的领域进行战略合作,成为其重要战略股东,并探讨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可能性。也许正是在这一点上,这一行动被说成“抄底”,说成“国进民退”。其他许多地方的救援民企行动,大致也都遭遇了类似的质疑。

可以看到,民企当前所发生的困难,部分根源在于一些民营企业对经济周期、信贷周期和行业景气周期的误判。尤其是过去几年,中国产业形势、金融环境处于周期上升阶段的时候,一些民营企业将这种上升期误判为成长期趋势,导致在周期上升阶段的中后期盲目扩张,过度的负债超过了自身承受的能力。当经济周期性转向下行时,这些企业就难免会遭遇难以承受的压力。相形之下,国有企业在产业前瞻性、融资成本等方面展现出民企所不具备的优势。国资入场大大缓解了民营企业的流动性紧张状况,切断了由股东层面的流动性危机演变为上市公司层面的风险和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链条。正如一家刚与国企签署了合作协议的民企董秘所说,以公司所处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随便一个项目投资都要几十个亿,靠民营企业滚动发展去投资

2018年10月22日

是不现实的,而在国企领域找一个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企业大有裨益,决不能简单地用所谓的“谁进谁退”来解释。

混改有望开启“国民共进”新局面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写入了宪法的这“两个毫不动摇”,是认识和把握国企民企关系的根本原则。如果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一直以来都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其最终的目的也决不是所谓的“国进民退”,而是通过国企改革和发展来拉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也鼓励支持国有资本投资民营企业,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无论对于国企还是民企,这都是双赢,不存在谁是赢家谁是输家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7483字,当前显示119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