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生态红线管理的基本要求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徐德琳,邹长新*摘要,徐梦佳,游广永,吴丹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随着生态保护红线理念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划定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完善,生态保护红线正成为生态安全领域的核心议题。由于生态保护红线具有明显地理边界,合理整合了多部门的生态保护成果,并更加全面地关注了多种生态过程,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与优化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梳理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科学本质与内涵的基础上,探索将生态保护红线区作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源地,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构建生态廊道、生态战略节点等,从而形成涵盖重要生态功能保护格局、人居环境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维系格局的生态安全格局体系。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将有效保护、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今后需深入探讨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生态过程-功能-格局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生态安全格局海陆统筹保护、配套相应管控措施、建立监督评估机制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安全格局;生态源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服务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土地生态承载力严重退化,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下降,国土及区域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土地是重要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载体,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徐卫华等,2014)。为此,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积极探索(李锐和何彤慧,2012;高吉喜,2014;邹长新等,2014;杨邦杰等,2014),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http://www.xiexiebang.com/gkml/hbb/bwj/201505/t20150518_301834.htm)。自2011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任务以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进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版)更是首次明确提出“保护优先”的原则,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生态保护红线界定的是亟需实施严格保护的国土空间,这些国土空间是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组分。本文从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意义和进展、生态保护红线的科学本质和内涵等方面着手,探索构建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格局,以期为保障国土和区域生态安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意义和进展1.1研究意义

生态安全格局(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esp)理论强调,景观中存在着某些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元素、局部、空间位置及其联系共同构成,对维护或控制特定地段的某种生态过程具有关键意义(俞孔坚等,1999;张百平,2005)。通过控制和调配这些关键空间和组分,可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完整性,从而有效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控制环境问题。


(未完,全文共13731字,当前显示142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