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键词第三人信赖利益物权性行为无因性意思表示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7.137一、善意取得制度、公示公信原则、以及旧的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解释存在其固有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过于保护第三人的信赖利益,忽视原权利人的利益救济这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中,交易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命脉,保护第三人的信赖利益就是保护交易秩序的安全与稳定,就是保护交易的效率。所以我们立法机关在立法时,利益天平过于倾斜。(二)关于意思自治原则的问题这里主要针对不特定多数人没有进行意思表示,却因为相对人之间的意思表示而负担义务。这不符合民法……查看全文>>
字数:21871下载WORD

摘要。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是民法理论界中的重要理论,在立法中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热点,根据物权行为的无因性起源及概念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全面分析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学说,有肯定说和否定说,即物权变动中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分离和非分离。再结合世界各国关于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分析各自的优势及缺点,进而分析我国在物权变动中关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立法现状及对这一理论的立法选择。关键词:物权行为;无因性;立法模式一、物权行为及其无因性(一)物权行为物权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以物权的设立、变更、终止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理论是物权行为理论的组成部分,该理论为德国学者萨维尼……查看全文>>
字数:6184下载WORD

提要。简单地说物权行为理论的无因性是指"一个源于错误的交付也是交付",而善意取得制度则是指让人出于善意有偿取得无处分权占有人的财产不负返还义务。善意取得制度有其天然的弊端性,即主观善意的要求与物权公示原则的基本功能不协调,不动产物权变动不适用善意取得规则,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实践作用逐渐消退,因此必须在物权行为理论的框架下构建我国的物权法。一、传统物权行为理论的概念及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学者们关于物权行为理论是否有存在必要有不同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理论能否为善意取得制度代替。因此,对于物权无因性与善意取得之间的研究首先须从它们的概念入手。物权行为理论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德国萨维尼,在他1……查看全文>>
字数:5099下载WORD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