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传染病总结

传染病学

总论名解:

传染源+4。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010-11-1519:35:00

显性感染+4: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弛张热+3。24小时内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

隐性感染(covertinfection)+5。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再燃+3: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病原治疗:也称特异性治疗,是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措施,具有抑杀病原体的作用,达到根治和控制传染源的目的。

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复发+2:是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是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4: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稽留热(sustainedfever)+3:体温升高达39℃以上而且24小时相差不超过1℃,可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

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隐性或显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散发流行。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仍处于常年水平时称之。

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间,可见于痢疾,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

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他部位,引起宿主损伤,称为机会性感染。

混合感染(同时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之。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之。其他:

促进性抗体。机会感染登革病毒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具有弱的中和作用和强的促进作用,故称为促进性抗体。

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的全身性感染综合症。焦痂:

普通型伤寒:玫瑰疹:

肥达反应

感染性休克。也称败血症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引起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缺氧,细胞损害,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综合症。黑尿热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

1)患者;2)隐形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一般包括

1)呼吸道;2)消化道;3)接触;4)虫媒;5)血液、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都对该病原体有易感性传染病的基本特征+4

1、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

2、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

3、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流行需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基本条件

4、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隐性或显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诊断标准+5


(未完,全文共13318字,当前显示150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