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职能发挥的调研报告

随着《花腰新娘》、《花腰放歌》、《魅力花腰彝》、花腰“凤舞龙飞”、《云南映象》等文化品牌在国内外打响,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央视青歌赛连获金奖,花腰彝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文艺展演,各宣传媒介的多次宣传,以及石屏花腰新娘彝文化传播公司、石屏龙之彝文化传播公司的相继组建,把石屏以“花腰彝”为品牌的民族民间文化推向了新的台阶,石屏哨冲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崛起,初步建成了以慕善村为中心的集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花腰手工刺绣、花腰彝语言文字传承、花腰彝土掌房为一体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

一、石屏哨冲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分析

(一)生态环境保护完好,自然风光及彝族建筑使游客流连忘返

1、电影《花腰新娘》拍摄地---拖龙黑是天然高山湖泊,海拔2200米,平均水深达40米,四面天然草场长绿,湖心小岛郁郁葱葱,生态环境保护完好,呈现青山绿水的迷人景象,优如镶嵌在天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碧水、蓝天、青山,美不胜收,仿佛一个天然大氧吧,身临其境,感觉不亚于神奇的九寨

2、在“花腰彝”聚居村寨,完整保留着为数众多的可以在屋顶设宴晒物、玩乐唱跳的古老而神秘的土掌房,其依山而建,户户相连,层层叠叠,气势壮观,有“小布达拉宫”之美称,深受众多游客、摄影爱好者喜爱

(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民风淳朴

千百年来形成的深厚而独特的“花腰彝”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突出,先后于1996年和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1、全国彝族支系“花腰彝”一半以上分布在哨冲境内,他们至今仍保留有传统的民族语言和文字。哨冲全镇总人口18292人,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7%,其中“花腰彝”就有15000多人。花腰彝人保持着传统而古老的风俗习惯,他们从小就用彝语交流,年纪超过50岁的大多不会讲汉语。花腰彝老人们特别是“呗玛”都还能比较熟悉的书写彝族文字。

2、“花腰彝”保留有色彩艳丽、复杂而款式相对统一、绣满奇花异鸟、反映古老传说的传统手工刺绣服饰,其做工精细,美轮美奂,曾被美中文化交流中心的专家学者称之为“世界级艺术精品”,收藏于美国洛杉矶博物馆。花腰彝的衣服除了银饰之外,一切全靠手工精制而成。整套服饰由头帕、大襟裳、托肩、领挂、腰巾、腰带、腹部、黑裤、肚兜、绣花鞋等部份组成。花腰彝人把他们对历史、自然、天地、人类自身繁衍的朴素认识都表达在服饰的刺绣图案之中,给人一种天真朴素、粗犷奔放、回归自然的感觉,蕴含了格调高雅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以及开发利用价值,而服饰中的每一个花样图案都记载着一个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

3、石屏彝族花腰歌舞是云南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海菜腔、烟盒舞、花腰女子舞龙独具古朴、真实、奔放的原生态之韵,早已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花腰女子舞龙、海菜腔、烟盒舞多次成为国内外大型庆典、大型体育运动会演出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打造了在全国百龙大赛、全国民运会上获得金奖,全国唯一的花腰彝女子“凤舞龙”表演的“凤舞龙飞”在2008年作为云南省唯一代表节目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

4、神秘的祭龙树林是独具乡土原始特色的民族文化探源场所,每年立春后属马日的“咪嘎好”(彝语,其意为祭小龙)和十二年一轮的“德培好”(彝语,其意为祭大龙)传统祭龙活动神秘而古朴,集原始宗教、民间习俗、民俗风情、歌舞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堪称滇南彝族最大的祭龙礼仪

(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与周边文化旅游项目互成链接


(未完,全文共12836字,当前显示14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