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农村建设意识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大批新型农民正成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广泛存在于农民中的小农意识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相当一部分农民尚存在的小农意识的不良影响,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目标,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小农意识及其典型表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民的思想观念是在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大环境下逐步积淀而形成的,其中不乏优秀和辉煌的因子,但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一一小农意识。小农意识也称小农经济意识,典型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1.乡土意识。传统农民世代以农业为主,农村以至整个中国都有浓厚的乡土性。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土地在农民的心目中更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浓重的乡土意识使传统农民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即所谓的安土重迁。乡土意识还表现在人们的老乡观念上。不论走到哪里,只要遇到了老乡、同乡,距离马上可以缩短、关系即刻可以拉紧,显得格外亲近和亲热。因此,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农民的乡土观念成为选择友人、同事、合作伙伴的重要依据,在这些价值选择中,同乡往往是首选的目标。

2.小富即安。有小农意识的农民,其追求相对较低,只要超过了旱涝保收,吃饱喝足略有结余的目标,就会产生富有的感觉。其结果:一是没有了从前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干活要饿肚子的危机感;二是有了结余就开始琢磨着享受,“烧香、修坟、包二奶”,而不懂得把结余投入再生产,扩大成果;三是有点成就便沾沾自喜,飘然自得。

3.重农轻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生活在家庭、家族和自然村落环境中,以土为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自然经济,使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很小,对流通商品的依赖性很小。同时,由于过去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只有在土地上劳作才能养家糊口;只有安于土地,才被视作正道本分,那些脱离农耕的商人则被视作不务正业。因此,在许多农民的价值观念中存在鄙视商人,甚至鄙视商业行为的情形。

4.缺乏自律。由于小农生产方式是典型的个体行为,自家的地、自家的犁、想下地就下地,想种啥就种啥。所以,没有规章,也不懂得什么是制度,不需要约束,也没有自律。办事一般随心所欲,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内外不分、轻重不分,不用说作为一个主观应肩负的责任,就连作为一个人与社会相处的标准分寸都难谈得上。

5.宗派亲族。个体经营,势单力薄,没有组织,没有协作,没有共同的利益责权,自然也就没有抗风险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风调雨顺的时候养尊处优,一旦出现了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叫天不应,求助无门。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宗派亲族,小农意识强的人只相信同姓同血缘的本家人。为了集合力量战胜灾难,拉帮结派,任人唯亲。传统农民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家庭、家族而不关心社会。

6.小绩则满。传统农民由于生活在封闭的村落小圈子中,缺乏与外界的接触、冲撞与对比,容易产生一种随遇而安的思想。“三亩田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被农村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它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农民进取心不强,只要有吃有喝有穿,就不愿意去冒更大的风险,赚取更多的收入,听天由命,知足常乐,缺乏向命运挑战的开拓精神。

二、小农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危害


(未完,全文共4075字,当前显示135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