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年,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校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这是从源头上确保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工作,不断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输送高水平人才。”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相关高校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全面总结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效,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一步优化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对于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举措与成效

教育部在部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高校实施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是一项全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实施以来,承担这一计划的高校陆续为全国高校培养和输送了数千名硕士和博士,充实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与此同时,相关高校在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

(一)坚持把筑牢学生政治信念放在首位。思政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未来教师的培养必须具有特殊要求。“后备人才的角色定位,既要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又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规律,还要体现‘高校教师’的职业导向。”培养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然要在政治素质、理论素养、教学能力、人格品质等方面比其他培养类别的学生具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后,各高校特别强调要把筑牢学生的政治信念放在首位,坚持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为首要任务,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科研训练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一些高校构建了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党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网络育人平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乐教情怀,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在科研中深化理论、在实践中宣讲理论、到社会中运用理论。

(二)注重打牢学养基础与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相结合。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提高教学思想性和学理性的基础,拥有扎实的教学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针对性与亲和力的关键。高校在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聚焦打牢学养基础与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两个重点环节。在打牢学养基础方面,高校在课程设置中积极构建全学科的课程体系,融贯史论著课程,增加原典、原理、通史性课程的比重;健全核心课程体系,强化一级学科通开课程在总学分中的占比;重点强化学生对经典文献研读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注重学生的学术训练和理论积淀。同时,还着力加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建立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在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方面,各高校积极探索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举措。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问题教学研究”等课程;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为学生配备理论导师和教学导师;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持续举办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教学技能大赛;等等。实践表明,坚持打牢学生学养基础与提高教学能力相结合,既夯实了他们的理论基础,又增强了他们的教学底气。


(未完,全文共8570字,当前显示14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