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构建城市内涝应对的系统措施的思考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等地受灾严重。降雨引发的内涝导致多条城市道路成为行洪通道,郑州地铁5号线沙口站至海滩寺站附近区间的隧道遭洪水倒灌致使列车和乘客被困,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本次暴雨灾害主要由内涝引起,降雨是内涝产生的首要原因,而不当的人地关系,即城镇选址(例如洪泛区城镇建设、生态绿地开发等)和建成环境改造(例如填河、填湖、高密度高强度开发等),是促成内涝的重要原因。从灾害学的角度出发,可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载体三个维度来理解内涝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过程,本文则着重从城市内涝应对的系统措施加以阐述。

一、工程性防灾措施

工程性防灾措施是以历史灾情数据的统计分析作为预测未来灾害发生概率的基础,并据此确定工程防灾的建设标准,例如防洪堤100年一遇标准、排水管网5年一遇标准等。工程性防灾措施可在设定的防灾标准内保障工程自身的安全,且正常发挥防灾工程的保护功能,但是却无法应对超过工程设防标准的等级灾害。在此次暴雨灾害中,地下空间所遭受的伤亡、损失最大。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预防此种情况的发生。我们以马来西亚“聪明隧道”工程为例,介绍深层隧道与地下道路结构建设的布局方式和防涝运行过程。

马来西亚位于热带地区,暴雨天气频繁且猛烈。其首都吉隆坡经常受到内河泛滥和内涝的影响,吉隆坡市中心的南北向道路饱和,交通拥堵。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该城市采用地下隧道工程,跨流域调配暴雨洪水,将市中心克朗河和安宠河汇合处的易洪地区的上游水储入蓄水池,并使其流经隧道进入tamandesa水库,再排放到市区南侧的keray-ong河中。同时,地下交通使得sungaibesi的200万人到吉隆坡市中心的出行时间从30min缩短到5min。

聪明隧道竖向共分三层。地下一、二层设置为双向四车道公路隧道,上层交通向南,下层交通向北;地下三层为防洪隧道,可截取上游河水并分流,以防止市中心两河交叉处洪水内涝,阻止溢水。

该工程有三种工况。(1)在没有暴雨或降雨量少于70m3s时,不需要通过隧道排水;(2)当雨量大于70m3s且小于150m3s时,洪水被分流到防洪隧道,公路隧道正常使用;(3)当雨量大于150m3s时,公路隧道全面关闭,并在自动水密性闸门开启让洪水流入之前,允许最后一辆车驶出隧道。此时,整个隧道全部用于排洪,以疏导洪水至蓄水池。此时,该隧道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以上案例给我们以重要启示,在应对水灾内涝方面,地下空间的平时使用与防灾利用结合可发挥重要作用,在地势低洼的易受灾地区开发、建设地下空间,平时作为停车、地下车道等只需配置较少设施便可正常使用的功能区,一旦发生极端内涝灾情,则可通过管理手段提前预警,快速清空地下空间内的人员和车辆物资,作为雨水调蓄池。险情过后排出滞水,转换为平时使用功能。

二、空间对策

空间对策是城乡规划学的核心手段,例如用地布局调整、用地功能置换、开发强度控制等,它们可有效地降低超常规灾害的损失。

1.未来的土地利用。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图必须与城市综合防灾风险控制图相吻合,以确定主要的发展方向、合理的开发用地、合适的开发密度以及确保必要的公共安全。开发密度应该与“灾害应急疏散计划”相适应。如果已建成地区位于高风险区,还应制定政策将高风险地区的人口引导至安全的地方生产生活。


(未完,全文共6820字,当前显示13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