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芝麻官”完胜“大领导” ——一位城里大姐的座谈发言稿点评

经验交流会是党政机关常见的一种会议形式,主要内容是交流工作经验、推广成功做法。会上作交流发言的单位和干部,明面上是相互学习借鉴,暗地里也在较着劲——我要比别人讲得更好更出彩。

前不久,省领导参加中央组织部召开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回来传达会议精神的时候,讲了会上的一个花絮:

在这个会议上,一共有7名干部代表所在地方或单位作经验介绍,其中,有6名省级干部、1名科级干部。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发言时获得掌声最多最热烈的,偏偏是官最小的那一个。

这个干部是一位老大姐,名叫孙金娣,时任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在我国的领导干部序列中,街道书记与乡镇书记平级,几乎属于最低的一个层级,按照正国副国、正省副省、正厅副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这么一路排下来,可以说是“九品芝麻官”。

孙大姐的发言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用省领导的话来说,就是“妙语如珠,特别接地气,让听惯了官话套话的领导们耳目一新”。

百闻不如一见。省领导这样一说,顿时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赶紧找来全套的会议发言材料,认真学习了一番。

看完孙大姐的发言稿,我感到其中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突出地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讲故事不讲道理。道理往往从上面来,讲道理是领导们的强项。面对一群职务远远高过自己的大领导,孙大姐扬长避短,把讲故事作为“独门武器”,一上台就讲了一个故事。她说:

2010年6月5日,区委安排我担任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报到的第一天,就有200多个老百姓,拉着横幅、喊着喇叭,把区政府堵了起来,这件事让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这个小故事,可以说是欲扬先抑,先从“反面教材”说起,由“这么大规模的过激访,街道社区事先一点都不晓得”的问题,引出“如果再这样下去,党还要我们街道社区党组织干什么,还要我们街道社区书记干什么”的结论,创新党建工作、抓好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发言的每个部分,孙大姐几乎都穿插有这样的小故事,通过讲故事带出做法、带出成效、带出体会,而不是死板板地讲经验、硬生生地讲道理。

俗话说。“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孙大姐讲的故事,都是身边人、身边事,是“宅”在机关大楼里看不见的,既生动又新鲜,领导们听了自然觉得有意思。

第二,说俗话不说官话。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孙大姐没有把发言当作报告,没有说什么大话套话官话,说的都是老百姓的家常话、接地气的大白话,特别是用了不少比喻和俗语俚语歇后语,透着一股俏皮味,给沉闷的会场注入了生机。比如,下面这些话都摘自孙大姐的发言:

比喻。没有抓住“牛鼻子”;像吸铁石一样把每个驻街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统起来”;仙林的党员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团。

俚语。找茬;不买账;滚钉板;搭把手;隔三岔五。

俗语。敢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眼睛一睁,忙到上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竹篮打水一场空;剃头挑子一头热;打开天窗说亮话;芝麻开花节节高;当面鼓、对面锣;人心齐,泰山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交越深;咬口生姜喝口醋,不蒸馒头争口气;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一亩三分地。

歇后语。聋子的耳朵——摆设;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下雨天拖稻草——越拖越重。


(未完,全文共4358字,当前显示13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