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专题党课: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当我们谈起牺牲奉献,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死亡。20**年3月30日,四川木里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在灭火一线。一年后的3月31日凌晨,在不远的四川省西昌市,18名宁南县打火队队员和1名当地向导也牺牲在了灭火一线。令人痛心的案例在证明,牺牲奉献,有时确实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当然,除了死亡,有的同志还有可能想到吃亏。例如军人的牺牲奉献,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考验,军人不必时时刻刻面临生死的考验,但这依然是一个充满着牺牲和奉献的“职业”。为了履行职责,军人需要远离父母爱人,驻扎在艰苦边远的地方,每天24小时执勤备战,相比于其他岗位的同龄人,他们在一些人眼中,就是一个“吃亏”的角色。也会有人想到高尚。认为牺牲奉献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部人的高尚行为,是存在于特殊行业中的。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十分疏远。当然,不同的人在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都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个统一的答案,我所要做的,只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大家的思考。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理解牺牲和奉献的内涵

牺牲,根据词语的释义,作为名词一开始是指古代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它作动词,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为国牺牲、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具体的分析,主要有5中具体的解释:

1.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书·泰誓上》。“牺牲粢盛,既于凶盗。”

《汉书·礼乐志》:“河龙供鲤醇牺牲。”颜师古注:“醇谓色不杂也。牺牲,牛羊全体者也。”

《后汉书·鲁恭传》。“《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其变者唯正朔、服色、牺牲、徽号、器械而已。”

2.指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国语·鲁语上》。“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

3.泛指用其他动物所作的祭品

唐白居易《自咏》。“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香。”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韩昌黎文读而焚之,鳄鱼遂遁去。”

4.谓舍弃

《孽海花》第三回。“他既牺牲了一切,投了威妥玛,做了汉奸,无非为的是钱。”

老舍《樱海集·牺牲》。“结婚必须男女两方都要牺牲的。我已经牺牲了那么多,她牺牲了什么。”

沙汀《凶手》。“于是他牺牲了他的例假,一早便心神不安地等待着他们的会见。”

5.特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柔石《二月》。“她底父亲是为国牺牲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四。“团员有的牺牲,有的退伍,减少到了只余二十三四人。”

李国文《月食》。“伊汝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黄河时牺牲的。”

奉献中“奉”,即“捧”,意思是“给、献给”;“献”,原意为“献祭”,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两个字合起来,奉献,就是“恭敬地交付,呈献,不求回报”。其含义包括

1.进献

《史记·刺客列传》。“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荆轲曰:‘臣思之熟矣。此行倘无以取信于秦王,未可得近也。夫樊将军得罪于秦,秦王购其首,黄金千斤,封邑万家。而督亢膏腴之地,秦人所欲。诚得樊将军之首,与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彼必喜而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多尔衮接茶一盏奉献于洪承畴,置于炕几之右侧。”

2.指进献的物品


(未完,全文共8871字,当前显示14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