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贫困山区脱贫思考

解革开放以来,我镇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区域贫富差距很大。与相对发达的江边地区相比,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则处在另一极点上。这些地区多少年来生活十分艰难的具体原因究竟何在呢。带着这个问题,曾深入到*村进行了一些初浅的调查。

*村位于小河镇政府西面的崇山峻岭地带,海拔1850米至2700米,全村国土面积13.22平方公里,村委会距小河镇政府距离6.3公里(直线),公路里程40公里。1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族、苗族和彝族三个民族。总户数489户,人口199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81人,占总人口的34.1%。2007年全村粮食总产量404782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03公斤,人均年纯收入572元,低于全镇的农民人均有粮和人均纯收入水平,大多数群众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07年底该村仍有贫困人口833人。

一、农业生产、交通等客观条件十分落后,缺乏优势资源

(一)农业基础薄弱

*村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高寒山区,现有耕地面积1423亩,人均0.71亩。耕地质量低劣,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占现有耕地的91.27%,基本属于中低产农田。加之倒春寒、风暴、冷冻灾害的侵袭,群众的生活全是靠天吃饭。由于多年来,人口不断增加和片面抓粮食生产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农民开荒吃饭,毁林毁草开荒,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地貌类型复杂,受药山气候的影响,阴雨天气较多;山大坡陡,土地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水土流失严重,耕地的表土被冲刷流失,土质下降。再加上山区农民耕作技术落后,施肥少、经营粗放,产前产后服务差,缺乏科学管理,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农民经济条件差,买不起化肥,不精耕细作,使得土地肥力逐年递减。由于土地贫瘠,基本上是广种薄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倒春寒、风暴、冷冻等自然灾害。耕地质量差,自然灾害多,农民依附着瘦薄的土地,坐山吃山,抵御灾害的能力低,一遇灾害就欠收,这种局面几乎很难改变。

农业生产方面这些不利的客观因素造成的结果是。虽然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高于全镇的平均水平,整个农业生产尚在既不能“自给”也不能“自足”的窘况中。

(二)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缓慢

多年来,该村得到市、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关怀,给予了极大的扶持和帮助,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历史上形成的自然经济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自然条件及人口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制约该村商品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村农村经济由于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距离集镇较远等原因,对于由各种生产要素组成的适宜商品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市场的要求望尘莫及。运输全靠人背马驮,效率很低,农产品若要运到集镇出售,除去运费、人工费等,连成本都难保,这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三)生产力落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村集少、边、穷为一个多元化的封闭体,思想僵化,经济意识淡薄。该村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小沟、凹塘、夹马石等六个村民小组的主要经济来源全靠核桃、板栗、木漆,其数量也是十分有限;其余的十三个村民小组只有极其微弱的一点木漆,其它再没有任何自然经济收入。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先天”不足,现有的经济林果极大部分是老树、枯树、病树,从未施用过肥料,还处于极其原始、自然的生产管理模式。


(未完,全文共4434字,当前显示14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