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加强失地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失地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加强失地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用农村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农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党员。如何加强失地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失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最近,江西省余干县委组织部,对全县失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深入调研。

由于体制、机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个特殊群体中的一部分人失地又失业,造成思想、工作、生活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三个变化。

调查发现,农民党员失地后呈现“两边倒”的变化趋势。有些头脑较灵活、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低的失地党员,利用有利的地位优势和优惠政策,积极创业,收入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失地党员出现三个转变:

生活水平由高到低的转变。党员失地后,失去了从土地产生收益的基础,直接影响了其生活质量。一方面,失地党员的收入“缩水”。失地前,许多党员能发挥靠近城镇的优势,做足利用土地文章,除种植外,有的搞了大棚蔬菜,有的搞特种水产养殖等,有一定的收入。失地后,除一次性领取土地补偿金外,失去了从土地产出的其他再生收入。另一方面,开支“膨胀”。农民党员失地后,身份一下子从农民变成“城市人”,维持日常开支费用增多。对拆迁户的安置实现货币化补偿政策以后,许多因拆迁失地的党员只能购买商品房,一些没有买房的失地党员暂时租住房子或寄住在亲戚家里,居无定所,租住的房子安全隐患多,影响生活质量。

思想情绪由稳到乱的转变。失地党员不得不离开祖辈耕种的土地,生活方式也随之转变,对将要投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感到束手无措,对未来生活充满恐惧。失地党员进入城市后,“无地、无岗、无技术、无资金、无保障”,为了生存,他们甚至要从事又脏又累的工作,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自卑感。他们大多认为对城市建设做了贡献,理应得到相应的回报,但目前征地的补偿标准又较低,再加上部分工作人员在征地过程中工作方式生硬,导致其思想情绪不稳定,出现逆反抵触情绪。


(未完,全文共2939字,当前显示8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