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内蒙古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原因分析

一、引言

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草原生态的严重退化,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步发生转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家草场承包到户政策的推动下,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生产方式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游牧到半游牧再到定居的转变过程。事实上,草原生态退化和畜牧业生产方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对于究竟是因为草原退化导致畜牧业生产方式被动转变,还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主动转变导致了草原生态的退化,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但草原退化日趋严重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纵观内蒙古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历程,我们发现,其背后有外在因素的推动,也有内在因素的拉动。

二、内蒙古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原因

(一)外在因素1.草原开垦

内蒙古草原曾出现过三次草原开垦高潮,共开垦草原4000多万亩,其中1958-1976年开垦草原3100万亩、1986-1996年又开垦草原1132万亩,主要开垦地区是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而这些大面积开垦的草地由于缺乏水源而撂荒,现已经逐步转变为沙地。草原是以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一种植被类型。在温带草原,降雨量较少,因此旱生草本植物是最适合的植被类型,从而也证明了该类型土地不适合耕种。许多生态学家也已经证实了这点,并测算出,开垦1公顷草地会导致3公顷草地沙化。除了上述三次草原开垦高潮之外,近年来随着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又出现了大面积开垦草原的现象。虽然,这次开垦考虑到水源问题,是具有规划性的开垦,但是草原地下水源有限,大量抽用地下水灌溉耕地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上连年的干旱,很多地方已经出现水井干枯,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这不仅导致严重的草原退化,还致使可利用草原面积减少,直接影响到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存续。

2.人口激增


(未完,全文共3116字,当前显示7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