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问题的反面是契机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幅漫画。老师教孩子们学画画,模板是一片完美的树叶,孩子们画得很认真,多数孩子画的和模板上的一模一样,老师很满意,可有一位同学却例外,他画的树叶上赫然趴着一只虫子,完美的树叶被虫咬去了半片,老师指着模板大发雷霆。

这幅漫画大概旨在引导我们思考,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出乎老师意料的状况,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才是符合教育规律的。那些画得和模板一样的孩子固然很好,但画了虫子咬树叶的孩子不是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吗。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未必都能带着欣赏的眼神去对待出现在课堂上的意外。就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师。是什么导致了祥林嫂的悲剧。

生。都是因为她死了丈夫。

师。她的悲剧是她死了丈夫造成的。(很明显,老师对这个答案不满意)

生。对,她死了丈夫,没有了依靠,还让人们看不起。(学生坚持)

师。你就是这样看问题的。(老师用明显的质问语气否定学生的看法)其实,祥林嫂的悲剧是由于封建制度造成的。(老师把一个学生没有理解的答案硬塞给学生。)

生。(一脸困惑。)

师。(继续讲解。)

这是我在一位年轻老师的公开课上遇到的情景。课后这位老师还使劲感慨学生的幼稚和肤浅。可我却觉得,这位老师错过了一个课堂生成的好时机。如果他能认同学生的观点,然后沿着这个思路追问下去:死了丈夫给祥林嫂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和祥林嫂的死有什么联系。这样探讨下去其实不难找到祥林嫂悲剧的根源,可惜老师没有这样去做。

我们假想,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异样的声音,我们都把它视作不合理而加以打压,让每个孩子都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走,我们最终会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呢。那个有名的跳蚤实验似乎能告诉我们答案。

科学家把跳蚤放在一个封了顶的玻璃缸内,跳蚤每跳一下都要碰头,碰了无数次后,它们会自觉调整自己的跳跃高度,每次起跳正好不碰到缸顶,这样,当科学家拿走缸顶后,跳蚤再也不会跳出玻璃缸外,因为以它的经验,再跳高一些就要碰头,尽管实际上碰头的东西早已不复存在,可科学家却把一个无形的缸顶根植在跳蚤的心里,它的人生再也跳不出缸的高度。有时候我会想,我们做老师的会不会也有意无意地放了一个这样的“缸顶”在孩子们的心中呢。就比如把学生出问题视作课堂的败笔,把不合我们预设的答案视为错误。

有位教育家说过,问题就是契机,课堂中出现的任何出乎我们意料的问题,如果处理得当,都可成为教育契机。

我就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学习鲁迅的《祝福》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我先让同学们列举出祥林嫂一生所遭遇的不幸,然后以这些不幸为线索口头复述故事情节,当复述到“阿毛被狼吃了”这个情节时,有些同学竟哗然而笑,我愕然,我愤怒,因为这一段文字极为触目惊心:


(未完,全文共3405字,当前显示110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