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黄冈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正确应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产生的问题】

结构决定功能。合理的教育布局,能够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作为深化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旨在通过结构优化,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本轮布局调整,以撤点并校为基本特征。工作已历相当时段,成效是明显的,如有利于提高规模办学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但是,它在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老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矛盾”。如,地方财政压力凸显;资源效率与义务教育推进难以兼顾,大部分学校基础设施不健全;部分学校资产流失,处理成本太高……我们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件利村利民的好事。但是,要把好事办好,不仅取决于我们的愿望和蓝图,还考验着我们的实践智慧。因此,对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敏锐地抓住――正视它而不是回避它――分析利弊、探讨症结、寻求对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即以此认识为前提进行探讨。

一、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及其调整的现状

本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农村整体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指县级和县级以下的普通中小学按生源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合理设置学校,确定学校的规模,尽量发挥学校的效益。其实质是通过结构改革,实现功能提升[1]。

自2001年全国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部分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通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集中力量改善了一批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当地的教师队伍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也得以提高,有效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资源得到了优化,使学生初步享受了优质的教师资源,实现了“规模办学”,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但是,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部分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不能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执行调整政策,盲目地撤并和减缩当地农村中小学校。如,一些地方政府在这次布局调整中明确提出“全省现有小学13372所,今年必须调整到9000所以内,需要撤除4300多所”,“到2008年,全市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1344所,学校数量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及“我市坚决撤并‘规模小、生源少的学校’”等硬性要求与口号,大规模地撤减农村中小学校似乎成为了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的调整目标;在大量撤并农村中小学时,有的地方还片面追求办学的集中和学校规模的扩大,纷纷提出如“每个乡镇建一所初中,每所初中服务人口为3~5万人”,“初中要达到18个班,校均900人的规模”,“各乡镇要努力集中建设一所市一级规范化初中和小学”等目标,不切实际地要求各村的中小学完全集中到乡镇中心学校,而缺乏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密度、地理交通、农民经济负担等实际情况,也忽略了许多中心学校在财政、教育、师资及配套设施等方面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集中办学的需求的事实。

二、不合理布局调整所引发的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结构基于系统的需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也是如此。在哪里办学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并且这种调整不是一个突变过程,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那种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行为,很可能把好事办坏。我们在考察和研究中发现,部分不合理的布局调整引发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未完,全文共5837字,当前显示14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