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职院校学习资源支持中心建设对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效能分析】

[摘要]文章在分析国内外关于教育机会均等层级划分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因素,指出高职院校学习资源支持中心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关键词]学习资源支持中心教育机会均等效能分析

[作者简介]赵小段(1978-),女,山东济宁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李艳娥(1969-),女,山东东明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广东广州5104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三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学习资源支持中心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28-02

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要进一步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需致力于学校的内涵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学习资源支持中心的建设正是基于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开放式、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展现了教育过程机会均等的美好愿景。基于此,文章从国内外教育机会均等的层级划分入手,通过剖析教育过程机会均等的影响因素,指出高职院校学习资源支持中心建设对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教育机会均等层级与影响因素解析

1.国内外学者关于教育机会均等层级的划分。美国学者科尔曼在1968年发表的著名的报告《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中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四条标准:一是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二是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三是教育结果均等;四是教育对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科尔曼1966年发表的《教育机会均等》则认为教育中有五种类型的不平等:社会投入不平等;学校种族构成不平等;学校特点不平等;学校对相同能力和背景的个人产生的教育效果不平等;学校对不同背景和能力的个人产生的教育效果不平等。

我国大陆对层级的译介虽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真正给予关注的则是近年来的事情。我国大陆学界关于教育机会层级说的划分,根据层级的数量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二分法是指把教育机会均等分为宏观层面的教育机会均等和微观层面的教育机会均等;三分法是指把教育机会均等分为起点机会均等、过程机会均等和结果机会均等;四分法是指把教育机会均等分为起点机会均等、过程机会均等、结果机会均等和效果机会均等。①国内外学者关于教育机会均等层级划分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涵盖的内容有较大的相似之处。本文认可教育机会均等三分法理论,即教育起点机会均等、教育过程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教育机会均等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因素中频次较高的分别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化教育、教育资源配置等因素。笔者认为,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之所以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为影响最多的因素排在了首位,主要是因为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起点机会均等和结果机会均等的研究层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不论是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对教育过程机会均等的关注相对较少,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建议决策中,关于如何实现教育过程机会均等的建议并不多见。


(未完,全文共4532字,当前显示13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