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注重动手操作,实现有效学习| 注重动手操作,实现有效学习|.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注重动手操作,实现有效学习|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已成为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又称作“做数学”,就是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在类比、分析、归纳中获得体验,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偏重具体形象性,动手操作具有直观的特点,对于小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原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儿童具有好动的心理特点,如果我们能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地适当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数学活动中来,对事物产生强烈的感知,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促使记忆发生质的变化。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巩固知识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及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其中数(shù)常常来自于数(shǔ),量(liàng)常常来自于量(liáng)。如果不通过实际数一数、量一量,就很难建立起数量的正确概念。所以对刚入学的儿童,要通过数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的概念,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了解数的顺序,也可以通过实际摆放实物图片或几何形体等方法,逐步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加深对1―10的认识。在学习量的知识时,也要通过实际量一量、画一画、称一称、掂一掂,来建立“米”和“厘米”、“千克”和“克”这些较小的长度、质量单位的概念。

从整数到分数的认识,是人们对数概念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分数的机会又比较少,因此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首先设计“动手实践,感知分数”这一环节,请每一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圆形纸片对折一次,然后交流所发现的知识:圆形纸片被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接着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两次,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正方形纸被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教师展示不同的对折结果后引导学生写出■这个分数,并让学生涂出正方形纸的■,进一步理解体会分数的意义。最后,让学生动手画一条线段,平均分成想分的份数,画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学生形象而深刻地感知了分数的意义。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分铅笔和苹果,理解单位“1”,把感知的分数和理解的单位“1”融合起来,进行讨论交流,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未完,全文共3873字,当前显示104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