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皖北麦区春耕保卫战 麦家宅保卫战完整版

编者按。春耕时节,各地纷纷组织抗旱保春耕,但罕见的干旱也暴露出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粮食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这对各地来说是机遇。如何把政策用好、用足,让农田基础设施建得起、用得上、长期受益。安徽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希望能给读者启发。

救命水到增收水

人努力,天帮忙,皖北麦区终于又是满眼青绿,麦苗焕发了生机。

“要是没有去年新打的机井,恐怕今年不会有这样好的苗情。”安徽灵璧县尤集镇邱东村农民刘旭东一边说,一边拔起一墩麦苗,信心十足:“你看,根粗、苗壮,每株都有七八个分蘖,今年准能有个好收成。”

老刘的信心来自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去年10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264眼新机井落户镇上的1.3万亩农田。“水源有了,渠道通了,今年大旱,正好派上了用场。”老刘说。

相隔不到5里,老刘还有10亩地在项目区外,那里的境况大不一样。“机井失修,抽水水不来;渠道淤积,有水流不进。”前一段连着几个月不下雨,麦苗干渴,老刘上火。

老刘这样盘算。项目区浇的是“增收水”,及时、方便、见效快。春节前旱情初露,他就浇了一遍,1亩地花了不到3小时。前几天麦苗返青,又浇了一次。一亩地两次水用了8公斤柴油,不到40元。但预计亩产能多200多斤,挺划算。

在老刘看来,非项目区浇的是“救命水”。10亩地浇一次水,要耗6天,最近的井有500米远,每亩成本也高达40多元。政府补贴、干部动员、服务队帮扶,他才勉强浇了一次。“现在苗是保住了,但壮苗少了,收成肯定赶不上往年。”他说。


(未完,全文共2055字,当前显示6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