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别出新意 [别一种三“心”二“意”,别一种精彩]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样的角色定位和要求,意味着辅导员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素质结构。而在此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前提性要素是信心、爱心、平常心、诗意和创意――所谓的三“心”二“意”。换言之,辅导员只有强化信心、修炼爱心、保持平常心,同时涵养诗意、释放创意,才能胜任新形势下纷繁复杂的学生工作。

强化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是一本畅销书的书名。2009年年初,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温家宝总理在访问欧洲的“信心之旅”中,向世界传达中国的信心与力量时特别引用过这句话。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信心是支撑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走向成功的保证。

笔者更乐意把信心比做人的心理势能,信心足则心理势能高,则积极主动、收放自如。对辅导员来说,信心足就意味着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持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并由此获得一种良性的持续稳定的策动力和心理暗示。而相反的情形是,认为做辅导员是“退而求其次”或“不得已而为之”,与专业课教师相比显得“琐碎平淡”“含金量低”“劳而无功”,继而情绪低落,疲于应付甚至得过且过。其实,作为一项面对心灵的事业,辅导员职业是高尚的、生机勃勃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如果说石头、树根、泥巴可以成就艺术家的话,那么,与青春韶华的大学生为伍,以铸魂、育人为己任的辅导员没有理由做不出名堂。关键是要有足够的信心来支撑。

那么,信心何来。

一是了解自我,肯定自我,开发自我。目前,高校辅导员的选拔无疑是严格甚至近乎苛刻的,能够过关斩将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本身就是对能力和素质的证明。每个辅导员既要善于“扬长避短”,把强项和优势用足、用活、用充分,又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劣势,学会“取长补短”,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向同事甚至学生学习,补足自己的短板。

二是研究辅导员工作,悟透辅导员工作。辅导员工作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定性,只有扑下身子沉下去,才能真正把握其规律性,找准切入点、着力点,优化工作流程,形成个性化、内涵式的东西。辅导员工作本无预设的程式,更无可照搬套用、非此不可的通用样本或标准件。没有谁天生就是做某事的料,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先在地充当着胜利者或失败者的候选人。置身于生动鲜活的工作空间,勤于实践并且长于思考才是至关重要的。

三是注重细节,注重平时。不要奢望一口吃个胖子,更不要一门心思捣腾所谓的“大动作”,要把心思花在日常工作上,通过扎扎实实履行岗位职责,充实每一天,让“成就感”细水长流。

修炼爱心

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心,可以融化坚冰。而爱和爱心之于辅导员,更具有特定的意义。一如当代教育家霍懋征终生所倡导和践行的那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独有偶,“2008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冯圣兵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可以温暖一颗原本冷却的心灵,爱可以激活一个少气无力的灵魂。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不止一次满怀深情地谈起上大学期间得到辅导员关爱的往事。他甚至认为,大学辅导员对自己的学习成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远远超过了父母对自己的影响。


(未完,全文共4980字,当前显示13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