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紫云芳牡丹

昔伏羲造琴,文武加弦,华夏五音得辨。虞舜鼓南风而天下大治,钟俞因高山流水而知音相识,司马作凤求凰而文君许之,嵇中散演广陵从容就义。古琴作为音乐与中华文化的礼器始终像血脉于人体一样贯穿着中华文明史。在上古时期的礼乐制度中古琴属于“士”阶级的乐器,“士”后来转化为文人士大夫。不管如何转化,这一社会群体始终与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琴乐的文化空间因而存在于书斋、庭院以及各种“民间雅集”场所,也播及道观、寺院,以及宫廷、市井等。琴乐并非一种“纯粹”的音乐,它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始终代表了中国文人怡情养性、寄情抒怀的生活追求,体现了人们对国泰民安和完善自我人格修养的理想追求,以及蕴含着人际往来、“君子之道”等中国人文精神。

随着20世纪中国文化受西方的影响,开始盛行学堂乐歌和西方音乐,旧式文人群体逐渐消失。失去依托的琴乐变成了极少数人的业余爱好。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琴人的调查和琴乐文献的收集整理曾获得可喜的成绩,而同时,除少数琴家有机会进入表演团体、或任教于音乐院校、或在研究机关从事研究外,社会需要量仍然很小。由于当时即使音乐院校毕业的古琴专业学生也难安排到对口的岗位工作,因而无法招收更多琴人专攻琴乐,也就不能为琴乐的发展开扩更广大的基础。而通俗音乐的盛行,更是致使传统音乐一度少有人问津。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为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琴艺术迎来了崭新的春天,由政府、学院、民间、私人组织的大量琴事活动预示着中国古琴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乐器在中华大地上重受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与尊敬。申遗成功后的这五年来,古琴的发展在古琴琴事活动、古琴琴艺传授、古琴社团成立、古琴论著面世等方面得到了显著体现。

古琴琴事活动

作为古琴文化的传播,随着古琴热的愈演愈烈,一时间各种古琴演奏会、研讨会、拍卖会纷纷出现在报刊、电台等媒体中,各种名目的古琴教学馆、售琴行甚至展示厅纷纷亮相于大小都市;而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琴会)组织的古琴雅集更是风雨不断地定期开展,每月一次的中国琴会雅集总能招来众多的古琴爱好者。在活动中,人们看到了古琴不再是曲高和寡,它是那么的和蔼可亲,以至于上至八十的白发老者下至四五岁的蓬头稚子都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不仅是中国琴会,各地的琴馆社团都在积极行动,如南京的幽兰琴社、金陵琴社、苏州的吴门琴社、杭州的霞影琴馆、上海的今虞琴社、扬州的广陵琴社等都定期开展雅集。古琴雅集逐渐从当初三两知已的参与变成了现今动则百余人的月事活动。在雅集上,我们常能看到五岁的稚子尚不足琴高,端庄站立琴桌前抹挑勾剔,亦有七八十岁的老者,认真严肃的演绎琴曲。

2004年8月,这是在古琴申遗成功后一个值得纪念的月份。由文化部、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九部委共同指导主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全国首届古琴大赛在北京拉开序幕。这是中国古琴史上的首届全国性大型赛事,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及海外等地的共200余名选手报名参加了本次比赛,报名人员的积极热情远远超过了主办方当时的预想。

组委会有关负责人称。“此次大赛是我国古琴界首次全国性大型赛事,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选拔优秀的古琴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古琴赛事经过激烈的角逐之后,共有72人进入决赛,最终获奖者33名。就是在这一次大赛里,诸多优秀琴人脱颖而出。金奖的获得者肖硕(少年职业组)、葛勇(青年职业组银奖,金奖空缺)、熊云韵(青年非职业组)、徐君跃(成年组)等现今均为中国古琴界的中流砥柱或古琴文化的传播者。


(未完,全文共6265字,当前显示150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