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伟大的转折观后感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

正值建国70周年之际,革命历史题材剧《伟大转折》在央视热播,该剧全景展示了红军在敌我兵力悬殊巨大的不利条件下,突破国民党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开启切合中国革命实际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之路的历史画卷。在红军、我党、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关键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克服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以坚毅果敢、敢于胜利的斗争勇气和应势而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突出重围,在生死攸关之际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国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地去奋斗,为建设新中国贡献一己之力。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对该剧中的一些场景细节记忆犹新,油然而生出一些启示和感悟:

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以理服人的讲话艺术

遵义会议上,与会人员围绕总结反第五次‘围剿’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这个主题展开讨论。首先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博古同志作报告,他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原因归之于敌人太强大,根据地的后方物资供应工作没有做好等客观原因,而对三人团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则是轻描淡写。这个会议,本来的目的就是为纠正军事指挥错误而召开,面对博古的报告,与会人员积压在心里的不满像决堤的洪水一下奔涌而出。

当一个政党,一支军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必须有人敢于站出来拨乱反正,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个时候,毛泽东站出来了,他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也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生死存亡时的一次自我修正,一次关键时刻的漂亮转身——结束了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引导红军朝着正确的胜利的方向前进。

毛泽东的一席发言,堪称经典的以理服人的案例——

首先,他欲抑先扬开篇,首先肯定了博古报告也有可取之处,说博古点明了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客观原因,也表现出了对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遭受重创的痛心疾首。

这话一说完,博古以及其他与会人员都感到有些诧异,这好像不是毛泽东说话的风格。稍稍停顿后,他话锋一转,说博古所做的总结报告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还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这是因为什么呢。巧设悬念,引出下面要说的话。

接着,他针对博古报告中分析的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敌人太强大、根据地的后方物资供应工作等客观原因,展开了有理有据的辨析,以一句俗语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开始,通过列数字、举实例来证明博古所说的敌我力量悬殊、部队补给不够等造成失败的原因是站不住脚的,全面总结分析了前四次反围剿之所以取得胜利都是以少胜多、根据地军民团结的结果,针锋相对地指出博古总结报告是在为失败找借口,进而指出博古三人团军事指挥上所犯的三个方面的错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并用实际战例和严酷事实加以印证,并用俗语叫花子跟龙王比宝阐明了跟国民党军队硬碰硬哪有不输的道理,最终得出三人团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就在于指挥上的教条主义。

而此时,李德站起来愤然说自己的军事指挥是完全按照苏共的战略战术来安排的,是毋庸置疑的。面对李德的突然发问,毛泽东很平静坦然的说出了大家一致认可的想法。首先,也是肯定了李德同志作为一名外国人,能到中国来跟大家一起吃苦受累不容易,继续采取欲抑先扬的发言策略,说李德也并不是存心希望红军失败,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毛泽东顺着李德的话说出了问题的关键:这里是中国,不是苏联,不能把苏共的一套作战理论完全照搬到我们中国的革命战争来,必须根据我们中国的实情来作出战争上战略安排。


(未完,全文共4707字,当前显示14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