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上游一号”诞生的重要性]大洋一号的意义

在新中国导弹发展史中,1966年仿制成功并定型生产的我国第一批反舰导弹“上游一号”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犀利的舰对舰导弹对有效遏制敌对势力对我国海域的封锁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1958年谈判引进,1960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而暂缓上马,1963年重新上马研制,直到1966年最终仿制定型成功,海防导弹的研制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因为保密的原因,直到现在,很多当年导弹研制的过程仍鲜为人知。当年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枚海防导弹研制工作的南昌洪都集团退休工程师彭历生老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揭开了新中国第一枚海防导弹诞生与试射的神秘面纱。

为对抗美国舰队封锁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近海海域受到美国舰队的封锁,而对抗这种封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我国的海防舰对舰导弹。1958年,造导弹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我国政府特派代表团前往前苏联与之协商,最终两国签订了一份“关于苏联向中国提供国防新技术援助”的协议,协议中除了其他国防武器外,有三种导弹的合作协议最特别:一种是潜射型,一种是地对地型,还有一种就是(П-15)冥河型舰对舰飞航式海防导弹。由于飞航式导弹与飞机制造在技术和工艺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央决定“冥河”型导弹的仿制任务由航空工业部门承担,并且定名为“上游一号”。

1960年3月24日,二机部四局以密字文件正式把仿制“上游一号”的任务交给三二零厂(对外称为洪都机械厂,也就是现在的洪都集团),并要求1961年二季度要完成试制。然而,因国民经济计划调整,后来仿制进度不得不推迟。

当年担任强度组负责工作的彭历生老先生参加了“上游一号”的全程仿制工作,他向记者详细讲述了当年仿制“上游一号”的过程。据彭老回忆,洪都机械厂承担了仿制任务后,1959年底他们就到北京接收资料看了样机。1960年3月正式成立了承担仿制“上游一号”任务的单位,出于保密的考虑,因为办公地点的楼上是当时洪都机械厂的四车间,所以这个单位被称为“四零”办公室。

研制工作绝密


(未完,全文共2692字,当前显示8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