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抓住本质,着眼有效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都呈现出多元,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更有效地发展,但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相当部分的课堂因追求多元的形式而丢失宝贵的“有效”,从而导致低效甚至无效教学行为。笔者反观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种“低效”(或“无效”)现象,例谈如何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抓住本质要点,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情境“有趣”——喧宾夺主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方法。有些情境的创设确实能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些情境过度包装,情境创设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学生的注意力被“有趣”的情境所吸引,而情境仅仅停留在情境上,丢失了数学课的数学味。创设情境是为了引出问题,情境要为问题服务,抓住情境作用的这个本质,要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新知识的生成等方面来创设有效的情境。

某教师教学《认识乘法》(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时,出示了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学校”,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我发现小河的水在不停地流动,还有鱼儿在游呢。”……七八分钟过去了,学生还不断有新发现,但仍旧是在“看图说话”,似乎忘记了是上数学课。

创设这一情境,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小鸡和小兔,初步感知“几个几”。但由于有过多的非数学信息,教师所提的问题不够明确,学生没能有效地捕捉数学信息,回答跑偏了。从杂而无序的背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是学生需要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更加明确,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如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问:“谁在校园中欢迎我们。它们各有几只。”使学生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并很快地根据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列出连加算式;教师再问:“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是几个几相加。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进而追问“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有没有好办法让算式变得短点、简单点呢。”自然地引出“乘法”,让学生体会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算法,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算法“多样”——华而不实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


(未完,全文共3156字,当前显示10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