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高校贫困生现状

[摘要]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处于弱势的贫困生择业问题备受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的关注。本文以贫困生就业现状和就业特征为基础,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影响两方面分析了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贫困生充分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贫困生特征就业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大学毕业生规模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竞争与挑战。高校贫困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在就业过程中总体处于弱势地位。有关调查也显示,高校贫困生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相比,签约时间明显滞后、签约率明显偏低、就业岗位也明显偏差。贫困大学生如能顺利就业,不仅能解决自己生存问题,而且能够负担起整个家庭的生计,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贫困生的就业现状探究就业难的因素,继而提出可行性对策。因此,帮助贫困生走出困境,充分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贫困生就业状况分析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2008年公布的《中国优秀贫困生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在校贫困生比例为20%,特困生为5%~10%左右”。中国自古以来就盛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和通过学习“光宗耀祖”的追求。即通过教育获得人力资本提升,取得社会地位和收益的提高,同时可取得精神的满足。可见,对许多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家庭来说,子女上大学不仅意味着未来经济地位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精神满足和获得社会尊重的追求。基于此,这些贫困生家庭在“读书改变命运”的感召下,不惜倾家荡产,靠接待资助子女完成学业。但在就业时,却因“贫困”而遭遇尴尬,陷入被动。不仅就上学期间花费大,就是择业过程花费也较大,这主要包括通讯费、制作简历费、交通费、自我形象包装费、培训费等,这些已成为贫困生的另一个经济负担。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的调查表明,“有43.5%的在校求职花费在600元以上。”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更渴望能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以便早日获得经济报酬,回报家庭。他们希望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但就业难的现实,使求职成本不断攀升。面对稍纵即逝的就业机遇,贫困生因较大的求职花费和囊中羞涩的现实矛盾而无所适从,因“费用”不足而与机会无缘的实例比比皆是。因而贫困生在毕业之际,尝终日坐卧不宁,饱尝就业之“痛”。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特征

首先,目前,高校的就业观教育在内容上侧重如何降低就业期望值,以尽快找到工作岗位,造成有些贫困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长远发展,急功近利。贫困大学生在面临直接就业、继续深造或自主创业的三重选择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就业。调查表明,即使是在考研热持续升温的大趋势下,应届毕业贫困大学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大学生低40%左右,选择自主创业的贫困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其次,贫困大学生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较非贫困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多数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有较大的经济负担甚至是债务,贫困毕业生迫切需要找到有较好经济收入的工作,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所以,不少贫困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他们希望到环境好、待遇高的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工作。但实际上,贫困大学生在大中城市求职成功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而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的比例高于非贫困生。


(未完,全文共5096字,当前显示13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