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淡水池塘养殖废水治理分析

摘要。文章研究了我国淡水池塘养殖的水域环境现状、淡水池塘养殖的自身污染及其影响,并通过国内外对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调控技术的现状研究,表明了利用生态沟渠来防治水产养殖污染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对几种主要的生物操纵技术及其应用方式,研究了池塘养殖废水排放沟渠的生态化构建技术。

关键词:池塘养殖;养殖污染;生态沟渠;生物操纵

中国是渔业生产大国,其水产养殖品的总产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渔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据2016年渔业统计年鉴显示[1],2015年我国有淡水池塘养殖面积2701.22千公顷,占淡水养殖总面积的43.94%,占全国水产养殖面积的31.91%;池塘养殖产量2195.69万吨,占淡水殖产量的71.70%,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44.47%。但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和水域环境问题尤为突出。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盲目扩大规模和投入的负面效应日益严重。为了提高产量,向养殖水体过量投放苗种和饲料,造成了水环境的急剧恶化,从而使水产养殖自身的污染与水域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并伴随着养殖生物病害的频繁发生。水环境污染不仅制约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对养殖区及其毗邻水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2]。目前我国多数淡水池塘养殖场的用水来自周边的各河流、湖泊。淡水养殖池塘、水库、河流由于养殖条件的需要,水中剩余的氮、磷、有机物有一定的积累[3]。面对池塘养殖发展对水域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急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最大限度地抑制水产养殖废水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水产养殖废水治理的意义

水产养殖是我国渔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其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蛋白质来源,且对有效改善农村经济结构,解决农民就业等社会问题起到了积极的向上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养殖业者对养殖产品的高效益追求,在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下,养殖密度远远超过了水体可承载量,养殖规程中大量的饲料残饵、生物代谢产物和肥料等其它投入品的累积,导致水体自净能力急剧下降,水体富养化显著,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日益严重[4-5]。韩志泉等[6]研究显示,与浮游植物数量显著相关的水质指标是总氮、总磷,水中总磷浓度每上升0.01mg/l,浮游植物便增加3.53×10个/l;brown等[7]发现,离养殖区越近,水质do饱和度(溶解氧实际含量/饱和含量)越低。养殖区附近3m和15m处的水质do的饱和度分别为35%~70%和50%~85%。我国在2007年颁布了相关的行业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但由于我国水产养殖区域分布广、养殖用水又属于无组织排放,故对水产养殖排放水进行管控效果不佳。水产养殖业属环境依赖型产业,其环境状况决定了养殖的成败及产品的质量。但养殖生产的同时也会产生自身污染,对周边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进而制约其可持续发展。从水产养殖整个产业链来看,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所在[8]。因此,保护渔业环境成为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2淡水池塘养殖的自身污染及其影响


(未完,全文共8211字,当前显示12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