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透过蓄能技术推广看需求侧管理

——试论投资机制创新对促进电力供需平衡的作用

华东电力集团公司苏传东

电力的供需平衡,无疑是电力企业的基本目标。因为,无论是满足用电需求的社会效益,还是实现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供需平衡始终是达到“两个效益”完美结合,并使之最大化的前提条件。

当然,所谓的供需平衡肯定是动态的、相对的。即使如此,就我们所经历的电力由短缺变为相对过剩的整个过程中间,并未出现过一种“供需平衡”的理想状态。这个经历说明:在短缺和相对过剩之间,并不必然有一个供需平衡的过渡时间阶段。事实上代替旧的不平衡(短缺)的,却是新的不平衡(相对过剩)。这种新的不平衡,首先表现为峰谷差不断地拉大。以上海为例,近年来峰谷差平均在250万千瓦以上,最大值已达370万千瓦。其次,随着峰谷差的加大,负荷率快速下降,目前已由1992年的85.51%,降至1996年的83.6%,负荷率的下降之于电力企业则是谷期时间段上的设施闲置。而年用电量增长率的疲软、萎缩,导致华东电网地区年用电量的增幅,由九十年代中期之前平均两位数增长,很快跌入了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一位数,部分地区甚至连续出现年用电量负增长的情况。

而此时,电力基础建设仍沿着年增长10%的惯性投产发电,这就使得电力相对过剩的问题愈加凸显出来。为了解决电力相对过剩的问题,尤其是谷峰的设施闲置,电力企业(包括政府)不惜斥巨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以增强电网的调峰能力,以减少发电设备谷期闲置。然而,电力需求不足1996年已初露端倪,年用电量增幅下降,使得电力企业的生产能力闲置不仅在谷期,甚至在高峰时段也出现备停,发电机组开工不足,供电企业电力销售越来越困难,这几年已是不争的事实。

社会用电需求不足是个涉及面相当广泛极复杂的问题。但显然与社会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有关,也与电价(在农村)及用电政策不合理抑制消费不无关系。总之,电力企业目前所面对的是逐步市场化了的消费者。在电力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与我国年人均用电量相对水平低下并存的条件下,我们的电是多了呢。还是远远发展得不够。说不够还需要有大的发展,指的是我国电力市场未来有着巨大的潜在能力;说多了,着眼的是现实,即整个社会电力消费能力尚很有限的现实。相对发展了的电力生产能力,消费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是电力企业正在走向的电力市场。

发电企业开工不足,供电局企业销售困难,电力相对过剩是电力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遭遇的新挑战。然而,挑战未尝不蕴含着某种机遇,短缺是计划经济的伴生物。在当时的条件下,弥补电力缺口,主要是通过单纯加大对电力生产能力的投入,扩大电力企业生产规模,以期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负荷需要,并辅之以行政性的计划用电等抑制电力消费措施。这也许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不过时过境迁,在目前电力较充裕的条件下,着手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包括资金投向就有了较大的选择、回旋余地。

这样,电力企业的全部注意力就有可能从不断地堵“缺口”中转移出来,环顾一下所面对的市场,研究电力消费的发展趋势,从而调整电力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策略。


(未完,全文共11028字,当前显示12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