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山西煤改公共政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国进民退成为了我国经济的一个热门词汇,国家回望金融危机发生的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大陆先是有国有钢铁吞并民营钢企,然后有民营航空被破产清算,接下来又是各大央企在房地产市场上的豪掷千金,而始于2009年的煤企改革也被看做是“国进民退”的又一具体体现。下面我将对着重对山西的煤企改革进行回顾,并进行公共政策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产权改革国进民退重组公共政策

国进民退是一个经济学语汇,一般用于表示某领域国有资产进入而民营资本被迫撤出。对于“国进民退”概念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讲,表现为国有经济在某一或某些产业领域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市场份额的缩小,甚至于退出。广义上讲,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表现为政府对经济干预或者说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

一、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血与泪

说到这次改革不得不从山西的一项特殊的禀赋说起——煤炭。山西真正走上能源基地之路是在1979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前往山西视察工作,提出“尽快把山西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能源基地”的建议。

山西的能源基地建设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作为全国经济的发动机,山西为全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能源支撑。但是所有人都忽视了这样一句话:逐步形成以煤炭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中心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的、比较合理的经济结构。

2000年之后,随着山西经济完全依赖于能源原材料产业,轻工业逐渐衰败,最终破产乃至消失。新世纪初,山西省内一份媒体曾以《海棠花落》为题,充满忧愁地点出了这场衰败史。

上个世纪80年代,在政府的号召下,山西通过打“麻雀战”,一批小型的电厂、铁厂、水泥厂、煤化工厂投产上马;同时通过“驴打滚”策略,使得这些小型煤化工厂遍地开花。政府说此举是为了将山西煤消化在当地。然而,这种措施并未让当地老百姓富裕起来。

山西开始发展能源基地之时,即讨论过山西究竟挖多少煤是顶峰问题,最终的结论是4亿吨,去年山西的煤炭产量达到了近7亿吨。当时甚至还讨论过究竟挖煤合算还是输电合算以及困扰山西的水资源问题。可以发现,在过去的30年内,山西一直在围绕这些问题讨论。

煤炭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山西忘记了一切。在此过程中,山西错过了机械工业萎缩之前、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及2000年之后参与全国快速增长行业发展的机遇。

在这个期间,山西或者说是煤炭一直为中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一列列机车将山西的煤炭输往东部输往全国各地,给山西换来的是飞速增长的gdp和财政收入,但是同时也给山西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损失,上面的经济发展的畸形不说,也付出了许多鲜活的生命。国家安监局曾经在2007年做过一个统计:由于煤炭产业的蓬勃发展山西省的gdp由2002年的290亿元上升到了2006年的1048.01亿元,同时山西省也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速最快的省份。另一组国家安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山西共发生煤矿事故184起,死亡矿工501人;2003年,共发生煤矿事故159起,死亡矿工496人;2006年,共发生煤矿事故149起,死亡矿工476人;2007年,仅仅山西公开报道的特大矿难就有25起,死亡矿工348人。以上这些公开的数字中,并没有统计许多大大小小不知名的煤矿里那些被隐瞒的或许是这些数字数倍的死难者。

很久以来,整治煤矿减少矿难都引起了下至地方县市,上至省里乃至中央安全生产部门的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的煤矿整治也经历了两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虽然两次改革都是从煤炭产业的产权下手,但是改革的方向却是截然不同的,也分别起到了不同的结果。

二、让利于民的2004年煤企产权改革


(未完,全文共30172字,当前显示14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