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民办高校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探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校快速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上大众化之路。近年来,高校人事制度不断改革深化,流动党员的人数不断增加。基于这种背景,流动党员的研究已是当代高校党建课题研究的重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配置的要求,而且是当前形势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保持党员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流动党员概述

高校流动党员,指因辞职或者离退,毕业生离校,学习进修,学习实践,挂职锻炼等离开原来党组织关系较长时间的党员,他们不能参加党支部的组织活动和民主生活会。高校流动党员的特点是青年党员居多,分布广,流动频繁。目前,随着我国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高校发展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以学生党员和青年教师党员居多,使得高校流动党员的队伍不断扩大。现代激烈的竞争背景,频繁的学习提升,工作变化导致高校流动党员的流动率越来越高。

二、民办高校流动党员群体来源分析

民办高校的流动党员主要为教职工流动党员和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职工流动党员的产生原因相对简单,为以后三个方面:(1)民办高校竞争激烈,人员流动较公办院校频繁,很多教职工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缺少信心,通常把在民办高校工作当做权宜之计,民办高校的大部分教师源于公办院校退休后返聘的专家教授,他们的党组织关系一般留在原单位。(2)一部分老师认为转接党组织关系的流程相对繁琐,需要奔波于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组织部门,甚至认为转不转党组织关系对个人自身发展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大部分教工不想主动转党组织关系到民办高校。(3)还有部分因离职或者被解聘的教职工,因为暂时没有找到新的接收单位,所以仍将自己的组织关系挂靠在原学校。

民办高校流动党员的另一个来源是高校毕业生。毕业生流动党员的产生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1)个人因素。民办院校毕业生大多就职于私营企业,许多私营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没有设置专门的党组织,也没有接收党员的权限,因此导致民办高校毕业生党组织关系在原毕业学校不能及时迁出。另外,随着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择业,没有接收单位只能将党组织关系留在学校。目前,这部分群体已经越来越大,人数逐年增加。(2)组织因素。受国家新政策因素影响,自2002年起,教育主管部门及人事部门下发的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文件中规定,自主创业或暂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将户籍、档案留在原学校两年,这是现阶段部分毕业生不能及时将党组织关系转出的重要原因。

三、民办高校中流动党员管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工流动党员

1.高校流动教师党员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认为自己是流动党员,党员关系不在现工作的学校,因而党组织活动可以不参加,组织观念淡薄,经常处于一种游离状态。还有某些党员自身思想素质低,缺乏对党的基本认识,认为原有党组织不愿管,新的党组织又管不了,从而增加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难度。

2.对于流动党员,某些民办院校普遍呈现不会管、不愿管的现象。由于民办院校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比较欠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落后,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不能结合流动党员自身特点管理,不能将流动党员当成是在校党组织的成员,从而导致出现不愿管的局面。同时,因为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没有转接,某些民办院校党组织便认为,流动党员数量不多,管与不管一个样,管多管少一个样。因此,在管理教育工作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不愿管。另外,民办院校管理者过少,党务工作缺少专人负责的现象严重。

(二)学生流动党员


(未完,全文共19463字,当前显示145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