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记在苏北平原的一段军人生活 记在苏北平原的一段军人生活.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记在苏北平原的一段军人生活

凤长坤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这个时候,回味一段曾经历过的军营生活,重温那些战争年代值得汲取的传统和经验,很有必要。

从军去。

我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位居通衢串场河上,在三年“自卫战争”时期,处于国、共两党政权与军队的交叉拉锯地区,频繁的政治斗争和军事较量,使广大人民群众在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上,产生分岐,壁垒分明,就连儿童也卷进了战争的旋涡。

1947年,家乡获得了解放,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反霸斗争,使贫苦人民政治上得到解放,工农商业生产活动逐步恢复正常。当时我年龄尚幼,但已参与活动,做了一些工作,逐步走上革命的道路。

1948年,战争形势发展很快,国民党军的所谓“重点进攻”亦近于破产,随着洛阳、济南的解放,它连对北方大城市的防卫也难以全面,只能收缩固守某些战略重点,战争形势对国民党军越来越不利。而我军则逐步主动,在战略上采取攻势,处于大发展前夕。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到苏北军区司令部入伍从军的,当时已十六周岁。

1948年秋的一天下午,我持苏北第五军分区政治处的介绍信,到位于阜宁县西北方向的刘河村苏北军区司令部报到,又由他们介绍到机要训练大队(又叫机要学校)报到。刘河,是一条东西流向的小河,宽度不超过20米,河道弯弯曲曲,流水徐徐缓缓,两岸有稀疏的小树,北岸有许多泥垟草舍,居住着当地农民,我们的学校就寄住在这些农民的草舍中。接待我的是一位很矮、很瘦又很近视的女同志,她操南方口音,戴一副眼镜,着一身很旧的灰军装,一顶军帽还比较新,戴在头上出奇的大,好像是悬在膨松的头发上,随时会掉下来。她的态度有点严厉,谈起话来老是“同志同志”的,像是特别提醒你注意什么,令人产生一种不好说话的感觉。事后知道,她叫任何,是这个大队的教导员,还是大队长江立涛(机要科长)的爱人,三十几岁了,还没当妈妈,所以有人说她不像做妈妈的。

苏北是国民党政权的重要屏障,国、共双方争夺激烈,局势一直比较紧张。我报到的时候,人还很少,直到部队驻扎在两淮以北的一个大村庄里,淮海战役快打响时,人员才基本到齐,编队才完毕。我所在的班有十一人,七男四女,班长叫鲍传杰,江苏泰兴人,是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的老同志,副班长张锡焘,也是一位老同志,从年龄上看是两位老大哥,大家一齐喝薄粥、睡草铺、学军事、学政治、搞政审、练技术,兴高采烈,天真无邪,生活在革命军队的大熔炉中,一直到渡江战役开始时才告一段落,历时半年有余。时间虽短,却令我终身难忘,这是我军旅生涯的开始。

风纪模范江立涛

老红军江立涛,是苏北军区司令部机要科长,也是我们机要干部训练大队(简称机训队)的大队长。他为人正直,又非常严谨,人前讲话一口一个“大家同志”,那是标准的湖南腔,我们和他相处了秋、冬、春三个季节,没见他和人开过一次玩笑,可也未见发过一次脾气,总是那么严肃又温和,像严父,更像慈母,令人敬畏又亲近。在那些日子里,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他都是衣着整齐,一套灰色军装,浆洗得干干净净,穿在身上平平整整,一丝不乱,每个纽扣都扣得紧紧的,其姿态永远是挺胸、收腹、抬眼、扬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手投足都很得当,处处显示他的资质和素养不同一般。记得有一次军区的参谋长张震东陪政委陈丕显来视察,江大队长站在已列好队的旁边,青松般挺立,目不斜视,精神抖擞,令人肃然,张参谋长曾打趣地说:“你们的队长是风纪模范。”


(未完,全文共13146字,当前显示13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