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以空间的方式思考存在 以空间的方式思考存在.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以空间的方式思考存在

主讲:张应鹏

张应鹏,1964年12月生,合肥工业大学工民建学士,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浙江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曾获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优秀设计奖、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一等奖、江苏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苏州市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作品入选《2004年中国建筑艺术年鉴》《2006年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建筑学报五十年精选(1954~2003)》等。2006年入选《中国青年建筑师188人》,2009年获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2012年入选《时代建筑》60年代中国青年建筑师(42人)。

主要作品有。江苏南通综艺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苏州工业园区青年公社、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苏州高新区狮山敬老院、苏州沧浪新城规划展示馆、绵竹市文化广场等。

据说,中科院院士、建筑学家齐康先生曾经说过,我的硕士生,读博士却没跟我读的,目前只有三个人:王澍、童明、张应鹏。童明的祖父正是写《江南园林志》的童寯先生。王澍和童明后来都成为同济大学的博士,他们在精神上和童寯先生一脉相承,迷恋苏州园林,试图在建筑中延续文人传统。去年,王澍成为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中国建筑师。

张应鹏的选择在师兄弟中无疑更加另类,他博士读的是现代西方哲学。1992年,张应鹏考取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齐康先生的硕士研究生,1995年毕业,到苏州工业园区设计院担任首席建筑师。两年之后,他又考取了浙江大学哲学系夏基松先生的博士研究生。———这个选择恰恰是出于他对建筑学的思考,在张应鹏眼里,建筑学决不仅仅是一门关乎工程的学科,它更应该关乎人文。后来,张应鹏辞职创业,成立了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奔赴园林城市苏州,读现代西方哲学博士———这是建筑师张应鹏的两个选择。它们貌似背道而驰,其实殊途同归。张应鹏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诗意的栖居———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对建筑艺术的影响》。针对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中最具号召力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他提出“非功能空间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太多美好而“无用”的空间。现代以来,土地越来越匮乏,建筑越来越密集,迫使我们趋向实用,同时被心灵的逼仄困扰。现代建筑强调功能性,但是,张应鹏发现,幸福感却与“非功能空间”紧密相连。因此,他在他的作品里作出了探索:让功能变得模糊,把食堂设计成一个交往场所,把图书馆变成一个公共娱乐场所,把最好的地方交给“非功能空间”„„

以空间的方式思考存在

主讲:张应鹏

讲演主要内容概要

他通过自己设计的建筑作品,向我们诠释了建筑的人文精神,以及非功能空间的意义:同时从人生的过程,在“生、老、死、超越生死”四个方面,用自己的作品,诠释了对人生哲学的理解,作为一个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给听众带来了启发,也让我有了一些思考。

主要内容:

首先,他解释了人们对空间的认识。

论及“坚固、实用、美观”,“美观”本来就是建筑的主要价值评判标准。到现在,技术已有能力解决“坚固”的问题,“实用”又被不能确定的功能所消解,那么“美观”的权重就越发显现了。

建筑学基本的问题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说:功能,或者进一步延伸到空间、形式、材料、建造等。但建筑学于我,却不仅仅是一门关乎工程的学科,我认为它更是一门关乎人文的学科。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我更关注建筑中的人,也更愿意从人文视角来探寻建筑的另一个基本问题:研究怎么学习,怎么吃饭,怎么睡觉,甚至如何吃饭即是为了如何学习和工作这样的问题。

然后,他提出来。功能只是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建筑不是用奢华存放肉体,而是用空间打开心灵。


(未完,全文共21410字,当前显示14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