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竺可桢与南京大学大气学院的建立[小编整理]

第一篇:竺可桢与南京大学大气学院的建立从竺可桢、涂长望气象教育思想到南京气象学院的创建

我国现代气象教育起源,可追溯到1920年竺可桢在南京高等师范(1927年改名中央大学,现为南京大学)文史地部开设气象学课程。竺可桢作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奠基人,在气象科学研究,气象站网建设、天气预报业务建设以及气象人才培养方面,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涂长望创建了新中国气象事业,为我国气象业务发展和气象教育贡献了毕生精力。

竺可桢、涂长望的气象教育实践

1920年竺可桢在南京高等师范首开气象学课程,开创了在我国高等学校讲授现代气象学的先河。次年还在该校地学系(竺可桢任系主任)设立气象组,开始培养气象专业人才。1928年竺可桢出任新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全面负责全国气象研究、观测、预报等业务工作。为满足气象事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从1929年起至1937年,竺可桢亲自负责先后举办了四期气象学习班,总共培养了近百名学员。1936年4月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在该校创设史地学系及其下属气象组,并使浙江大学地理系气象组成为全国气象教育主要基地之一。现在,南京大学气象学在全国首屈一指。

涂长望与竺可桢相知相交始自1934年8月。当时涂长望应竺可桢之邀,怀着回国投身革命和为祖国气象事业服务的强烈愿望,毅然放弃取得博士学位的机会,从英国回到了祖国,出任气象研究所研究员。从此之后,涂长望成了竺可桢最信任、最得力的同事和助手,结下了几十年亲密无间的友好情谊。

1935年8月清华大学地学系成立气象组,急需气象学教授任课,竺可桢推荐涂长望借聘清华大学任教一年。1939年至1942年,涂长望应竺可桢之邀任教浙江大学地理系,先后开设气象学、气候学、中国气候、天气预报和大气物理,还指导了一批研究生。1943年涂长望转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讲授气候学、中国气候、理论气象等主要专业课,协同黄厦千创办气象学系,直至1949年初离开南京。

1949年新中国成立,涂长望出任军委气象局(1953年后为中央气象局,现中国气象局)局长。当时气象工作百废待兴,全国气象系统科技人员总共不到

二、三百人,远不能满足气象业务工作的需要。为解燃眉之急,作为第一步涂长望效法竺可桢举办训练班的方法,大力创办各种短训班(包括气象干部学校),培训出一批测报人员,初步缓解了气象专业人员紧缺问题,使整个气象系统正常运转起来。

涂长望也很重视正规的气象专业教育。1953年底以军委气象局气象干部学校为基础,成立北京气象专科学校,涂长望亲兼校长。此后中央气象局还在原有地方气象训练班基础上创办了三所局属中等气象学校,基本解决了全国初、中级气象技术人员的正规培养问题。涂长望对高等气象教育非常重视。他一方面大力支持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气象系(专业)扩大招生,增设专科班,还在1956年建议北京农业大学设立农业气象专业。同时又竭力在气象系统创办高等气象教育,1956年提出在北京气象学校增设专科性质的预报特训班。

1960年将北京气象学校改名北京气象专科学校,同时招收大中专学生。1959年在涂长望提议下,中央气象局(现中国气象局)向国务院提出在南京创办气象学院的报告,1960年南京大学气象学院正式成立,1963年更名南京气象学院。

竺可桢、涂长望的气象教育思想


(未完,全文共8777字,当前显示13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