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品读刘浪生先生的诗书画印 品读刘浪生先生的诗书画印.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品读刘浪生先生的诗书画印

——品读刘浪生先生的诗书画

文\喻远鹏

《艺术观察》编辑部副主编

前段时间曾经写过一篇《诗人、书画家刘浪生访谈录》,当时是与浪生先生面对面做“问答题”。然而关于其诗书画作品,文中所涉甚微,回单位后,脑际所浮现出浪生先生工作室所欣赏到的诗书画印象犹深,久久挥之不去,浪生先生的那种才情纵逸、磊落大气的洒脱风趣跃然纸上,让人钦佩,遂有了再写此篇文字的冲动。

今年三月,因为一次偶然,让我与浪生先生结识,之后由于工作的关系,出于走近当代艺术家的“动机”,与浪生先生网络、电话、信息等交往日深,但只限于“神交”。真正见面还是撰写上篇访谈录时才有了与其一面之缘、一席长谈之幸。对他的为人为艺应该算是有了一个较深的了解,但是如没经过上次访谈之前,还真不知道浪生先生于艺术是如此的才情和造诣;对朋友是这样的真挚和赤诚。正所谓“德艺双馨”于先生身上集中体现。

看到浪生先生的书画作品,总是觉得古意盎然,凡涉古的书画格调都不低,记得浪生先生工作室挂的一幅六尺整张竖幅章草《逍遥游记》,章法收放自如、雍容自适,线条干净纯美且内蕴丰富隽永,字里行间质感丰富、墨色格局变化无穷,书法的意境和格调高古尔雅。当时感觉到浪生先生的艺术最大优点是技法加才情两位一体高度融合。

其实我当时并没有对浪生先生的书法看得太深、太透,当然也就不会说透。最近仔细品读浪生先生诗书画集,才感觉到浪生先生传统文化功底的如此深厚,怪不得冷光辉先生在其作品集序言中称“浪生先生的作品是学养养出来的”。

特别是书法,因为书法相对于诗词和绘画而言,对于“一次性”完成的要求更加强烈一些,而浪生先生的书法又大体可以分为两种风格,一种是他书写对联和竖幅的汉隶(主要取法张迁碑、西狭颂、好大王等碑,间或参与简帛笔意),尽显古朴厚重、苍茫猷劲之壮迈;一种是他经常创作横幅的章草(这里面有一种宽博和古拙,深得索靖月仪和出师颂笔法和气息),在笔锋的起承转合运行中,特别是线条与线条的衔接游丝处有点辣味,有一种淡淡的忧郁、苦涩和悲壮。

欧阳修讲。“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欧阳修在这里强调的是对于提按顿挫、动静迟速等表象的东西容易表现也容易被观者接受,而章草书法的萧条淡泊、闲和严静则是很难表现也是很难被人欣赏到的。但是,艺术家这样的胸襟和状态一旦表现出来就会使艺术作品的神韵喷薄出来。

而浪生先生表现在国画艺术中的,却又是另一番气象,无论山水、人物、花鸟、蔬果、虫鱼都表现出一种古代文人画特有的气质,极少设色,或浅淡用色,尤其是其有代表性的梅兰竹菊、八哥、雄鸡、虾蟹、蔬果等国画作品中,那种淡淡的忧郁和苦涩所体现的其实是对安静、纯美的一种支撑,没有了这种骨子里的忧郁和苦涩,其实很难得到纯净,即使得到了也是一种浅层次的静美罢了。

宾虹老人讲“流动中有古拙,才有静气;无古拙处即浮而躁。”宾虹老人这里所说的古拙首先是指线条中要有古拙之气,而古拙之气从何而来呢。我想一个是深入挖掘元明清以来文人画“古拙”精髓,一个是本身骨子里就已生发。从某一个角度而言,艺术是学不来的,艺术必须从自己的心里生长出来。所说的“人品即画品”其实也是此意。


(未完,全文共9790字,当前显示13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