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降差错,强内控,促转型”——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 “降差错,强内控,促转型”——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降差错,强内控,促转型”——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

第一篇:“降差错,强内控,促转型”——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降差错,强内控,促转型”——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

庐阳支行营业部钱坤

商业银行面临各种内部、外部风险,主要有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风险。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定,银行面临的风险损失比例:操作风险控制占整个银行风险控制系统的30%左右,信用风险控制占整个银行风险控制系统的60%左右,市场风险控制占5%左右,其余风险占5%左右。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操作风险可能会引发和放大信用或市场风险。追溯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损失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都可能存有操作风险的因素。业务流程前段的一项小的人工处理错误,可能会导致系统出现差错,进而导致决策错误,引发财务损失,所以操作风险在银行“降差错,强内控,促转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操作风险的主要类型、形成原因做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防范操作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操作风险的常见类型

在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操作风险,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失职违规

建设银行违规操作屡见不鲜,其原因为。内控理念缺失,目标设置不当,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发展与内控失衡,违规操作屡禁不止,屡查屡犯,有章不循,规则形同虚设,监督执行乏力,处罚不到位。某支行柜员主管擅自授权,违规冲正银行业务,不按流程处置柜员失职情况。

(2)内部欺诈

内部人员虚报头寸、内部人员偷盗和在职员工的账上进行内部交易,往往涉嫌金额较大,诈骗行为比较隐蔽,欺诈行为具有连续性。作案人员在初次作案时,大多具有试探性,在第一次作案得手后未被发现,他们的胆子便越来越大,一般初次作案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再度作案并且连续作案。

(3)外部欺诈

外部欺诈主要是指第三方故意欺骗、盗用财产或者违反法律。如抢劫、伪造、计算机黑客入侵等。某行储蓄员克隆储户存折,两次作案共窃取200万元。

(4)内部流程不健全

内部流程方面表现为内部流程不健全、流程执行失败、控制和报告不力、文件或合同缺陷、担保品管理不当、产品服务缺失、泄密、与客户纠纷等。某支行行长利用职务之便,从省融资中心融资,共挪用资金11.9亿元炒股。

二、操作风险控制不力的原因

(1)操作风险内控理念缺失,目标设置不当

建行相当一些机构不能正确认识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的关系,只强调业务的拓展,忽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严格执行。下级为了局部利益,把主要精力用于本单位所承担的各项目标及临时性营销任务方面,甚至把加快发展与强化内控对立起来,为了完成目标,片面地把一笔业务以有没有收益作为决策的依据,以他行怎么做做参考,内部控制机制失灵,埋下了严重的风险隐患。

(2)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发展与操作风险内控失衡

从建行的机制看,侧重于对业务发展的激励,对制度的约束没有放到相应的位置。主要表现在:考核指标仍为规模和速度指标,象征性地涉及质量指标,集中财务等主要资源用于部分业务拓展,奖励很少或是基本上不涉及内控,对质量管理和内控较差或者出现案件的机构和人员处罚力度不够。在这样的激励约束机制驱动下,上级行和管理人员要的是业绩,相关人员要的是升迁和收入,两者在利益上不统一,加之违规成本又低,其分支机构必然是上行下效,大力拓展营销,将内部控制让位于业务发展。将内控优先理念抛在一边,内控得不到相应加强甚至被削弱,以至于出现打擦边球,钻制度的空子,违规操作,从而造成发展与内控的严重失衡,由偶然的违规操作演变为经常性的违规操作,由潜在的风险演变为现实的风险损失。


(未完,全文共15961字,当前显示14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