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体制改革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根据我国的经济基础、民族特色、文化传统、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一条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探索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如何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如何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这个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实现中国梦,不是gdp的简单增长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问题,社会的民主、公平、正义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机与活力问题。实现这个目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司法方方面面的深化改革,其中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现行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在以行政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的基础上设立的,是以行业部门管理为主的体制。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以行业为主的监督管理体制已不可避免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开放原则发生了冲突,传统监督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市场管理的逻辑支撑。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社会公众是公共资源的所有人,行业部门仅是由公众到政府、再由政府到部门的委托代理人。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现行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行为约束机制对行业部门是不适用的,必须有第三方对这种委托代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也就是说,行业部门作为公共资源经营权、决策权的执行者,是以被委托人身份参与交易活动的,属于市场交易主体的一方,与其他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同样也应该是被监管的对象。以行业为主的监督管理体制将公共资源交易的决策权、经营权、监管权集行业部门于一身,模糊了在市场交易行为中的权、责、利边界,使之集经营者和管理者于一体,导致了目前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分割、监管缺位、管理混乱的现状。

2.缺乏客观独立的监管主体。现代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非对称信息博弈”并会导致市场“失灵”,市场监管就是政府解决“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公正、独立,其中独立性是实现监管主体地位的权威性、公正性的保证。以行业为主的管理体制将市场的监管权给予了与交易主体有着紧密关联的各个相关行业部门,不仅造成了监管职能交叉、执法冲突、责任不清、权威不够等弊端,而且加剧了市场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和“非对称信息博弈”,造成了行业部门对于交易市场的行业垄断,产生“不正当竞争”和“限制竞争”,直接引发了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对于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信任危机。


(未完,全文共21671字,当前显示115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