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种养结合助推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种养结合助推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种养结合助推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开县畜牧业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杜子明唐开来源:开县畜牧兽医局时间:[2012-04-13]

近年来,开县畜牧业正由传统的小规模分散饲养向集约化规模饲养转变,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何防止规模化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开县围绕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按照“养殖集中化、粪便资源化、污染减量化、治理生态化”的思路,致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畜牧业,探索建立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规模养殖的排泄物治理问题。

一、已初步形成多样化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2007年以来,开县立足大农业、大生态,大胆创新畜牧业发展方式,以种养结合为核心,以治理和利用并重为原则,探索建立了多样化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

(一)“猪-沼-果”循环模式。在长沙、赵家等柑桔重点乡镇,根据果园规模配套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和沼气池,开展“沼液、沼气和沼肥”的综合利用,建成独具特色的“猪沼果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果园,一座房,一池沼气,一栏猪,配套铺设一套灌溉管网。典型的如长沙镇福城村福旺养殖场,建沼气池400立方米,粪便发酵池500立方米,沼液氧化池150立方米,粪污循环利用管网1000米,年出栏生猪3000头,该场所产生猪粪经过沼气工程处理,沼液通过管网设施转运到果园(农田)使用,保障了1000多亩柑桔园的肥源,惠及农户16户。

(二)“猪-沼-菜”循环模式。主要在竹溪、厚坝、临江等蔬菜基地周边,根据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基地的规模,确定养殖场的选址和规模,做到附近的蔬菜基地完全有能力消纳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污水。如临江镇复杨村村民王巨能有一个400头养猪场,建沼气池100立方米,粪便经发酵、沼气池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就地就近还田种菜14亩,2011年出售生猪和蔬菜获利12万元。该模式已在全县蔬菜基地广泛推广,覆盖127个年出栏300头以上养殖场,年出栏生猪近10万头,养殖粪污就地直接施用到蔬菜地等种植业,综合利用面积达2万亩。

(三)区域配套、循环共生模式。主要对资金、技术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型养殖场,配套一定面积的综合性农、林、渔业生产区域,通过生物工程处理方式,将畜禽粪便分别转化成有机肥料、生物蛋白、沼气能源等,配套用于周边的种养殖业,实现局部区域内资源循环、生态平衡。如开县山川牧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20亩,修建山羊圈舍2500平方米、配套建沼气池500立方,羊粪沼气处理后采取沼渣、沼液干清分离,沼液通过管网施用到牧草地,沼渣运输到多功能的莲藕种植及鱼、鳅鱼、鳖养殖循环池,实行“羊-沼-草-羊”、“羊-沼-鱼”、羊-沼-鳅鱼-鳖”、“羊-沼-藕”模式,发展牧草200亩、莲藕140亩、养鱼(鳖)200亩,农牧结合,互惠共利,既解决了公司种植牧草、莲藕、蔬菜有机肥需求的难题,又通过生物链突破了喂养鱼(鳖)的矛盾,呈现出“鱼肥、莲美、草丰、羊旺”的生态良性循环。

(四)“秸秆-饲料-养牛”循环模式。重庆峰仙牧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饲养奶牛-粪便沼气-农作物”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年可消耗作物秸秆和青饲料100余吨,基本上能将周边农户的菜叶、秸杆消耗掉,通过奶牛饲养转化为鲜奶,同时将处理后的奶牛粪水施用到附近300亩果园、200亩菜园,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农业废弃物的多层次利用,并展现出“秸秆资源化,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的美好前景。


(未完,全文共20627字,当前显示14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