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新农村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新农村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农村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家乡,就像是那拉着风筝的手,不管你走到哪里,心中总是记挂着他,思念着它,那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历历在目,总也不能忘怀。

我出生在淄川区淄河镇的一个乡村,那里乡风淳朴,向学氛围很是浓厚。小时候,人们喜欢在河边的大杨树下乘凉,老人们总是津津乐道的给我们这些顽童们讲那些求学成功,上了大学、留洋归来、衣锦

还乡的荣耀故事,我们也听的津津有味,引得我们心中都有了一个梦想:“哪个大学什么样子。好想去看看啊。”

其实,那时我们村里很穷,记忆中孩子们穿着补丁裤、塑料凉鞋粘了一层又一层的补丁,经常穿着露着脚趾头的布鞋在街上玩耍。。。。。从小我就很羡慕那些背着军装绿书包的学生,而我的姥爷曾经是一名代课教师,所以在我的记忆里还有跟着姥爷上学进不去教室蹲在教室外面哭着听姥爷上课的情景。

快到上学的年龄了,那时就一心盼着快一点进入学校读书,七周岁时和我一样大大两个伙伴因为父母有关系而提前上学了,因为此我大哭了一场。终于到了上学的年龄了,父母却为1.5元钱的报名费和书费犯了难,借了好几个邻居才凑够上了学。

那时的学校很简陋,几间平房,都是草房。教室早已经失修了,屋顶上几个小孔,几率阳光透过小孔照到教室的土地上,斑斑点点的。就在这样的教室了,我兴致盎然的开始了自己的求学生活。

教室里的黑板和现在落后不了多少,水泥抹平用墨汁刷过,老师写的字很工整、好看。学生用的课桌是一条条六七米长的木板,两边用一个架子支撑着,我们从家里带来板凳一顺儿坐在后面写字、做作业。这一条条凹凸不平的长木板,不知用过几届学生了,上面沟豁纵横,留下了许多前辈的大名,学过三味书屋以后,我们都在桌子上留下了一个横写的早字。在这样的桌子上学习是现在的孩子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幸亏那时我们买不起本子,学生都是在石板上写字作业的,做完了老师看了以后擦掉再写,很是经济实惠。晚上回家,那时没有电,所以大多的时间是在外面游戏,孩子们创造的乐趣很多,踢毽子、丢沙包、扛拐、跳方、抓子、藏猫猫、占山为王、打弹弓、造洋火枪。。。。。。玩够了才做作业,没有电,用煤油灯,用纸做捻子,找一个玻璃瓶,装上煤油,就成了。煤油等的亮度有限,我们做作业的时候必须尽可能的靠近才能看的更清楚。冬天写作业时经常把棉帽给烧上个窟窿。

87年以后,条件就好多了,校舍进行了维修,课桌也换了,我们不用再整天搬凳子上学了,教室的门窗也大了,教室里明亮了很多。在不经意间学校的条件好了起来,我们也迈上了作业本,老师开始经常印试卷给我们做了。只是学校老师办公室门口老槐树上挂着的铜钟没有换,上课下课的时候老师叮当叮当的敲钟,特别响亮,特别好听。那时的教学好想不像现在要求的这么规范和严格。我们学习起来很轻松。老师们有时忘记了上课,我们就在校园里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有时一个课间会有40多分钟的样子。我们玩啊跳啊可高兴了。现在的素质教育与那时相比,孩子的快乐好像没有那么真切和实在。

后来村子里有了电,一些先富起来的家庭买上了电视,那时二三十人挤在邻家的院子里看电视剧成为农村里一道特别的风景。还在们的文化生活也就是这些,挤在大人们中间看电视,要是村子或是邻村放电影,孩子们那个兴奋吆,早早的来到场院里,为这放电影的师傅问这问那,在柴火垛上翻跟头,电影放开时我们看的可起劲了。

村子里那所学校留下了我童年的全部回忆,也和同学打架,也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参加学习竞赛,老师的精心辅导,学习的情结就在那时结下了。从初中到中专,到参加工作后的继续学习,我总是受到那时的影响,轻松认真,而又扎实求真。


(未完,全文共7822字,当前显示146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