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科普带头人韩玉红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一、坚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989年,韩玉红初中毕业后回大沟乡务农,经过多年艰辛的努力仍未摆脱贫困面貌,在饱受了贫穷、艰辛和苦涩后,他深知知识浅薄,目标不准,是贫穷的根源,心中埋下了依靠科技致富的理想和愿望。并认识到,要使自己和周围农户尽快富起来,就必须牢固树立科技致富的观念,于是他下决心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经过多方考察,他瞄准了大有市场潜力的食用菌产业。1991年,他报名参加了自修食用菌专业课程,同时利用空闲时间,搜集了书店几乎所有的食用菌专业书籍,在初步掌握食用菌生产知识后,开始食用菌生产,并坚持边实践、边学习,先后订阅了《食用菌》、《中国食用菌》等刊物,苦心研读,并自费到河北、山西等地考查学习,与上海农科院、浙江农大、华中农大等20多家科研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引进、推广新技术。经过多年的艰苦磨炼,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先后总结出了食用菌各品种和各种原料的高产配方,为食用菌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创新进取,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1993,韩玉红开始食用菌的试验与研究,通过不断探索,通过引进并采集当地种质资源进行驯化,培育出了“灵育一号”、“灵育二号”、“灵野一号”等优良平菇品种,填补了无本地菌株的历史。随后,他深入研究,突破了传统复杂的熟料生产工艺,于1995年独创了先进的袋料香菇高产栽培技术。他的这项技术现已被广大菇农广泛采用,为菇农节约成本15-20%,生产成功率达98%以上,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与劳动强度,又增加了经济收益。

20多年来,韩玉红先后对北冬虫,夏草,灵芝等中药材10多种食药用菌进行引进、研究与推广,填补了大沟乡及周边市场菌产品供应的空白,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在对各种农作物桔杆、工业废渣、畜禽粪便等资源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后,通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了适合各品种食用菌栽培的高产配方,为菇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供了技术保障,经多点试验,亩效益达到2万元以上,是大田粮食作物的20倍,比温棚蔬菜高出1倍左右,为以后开展创业及带领菇农走上富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示范带动,实现共同富裕

为了把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和掌握的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市科协的支持下,韩玉红于1998年在大沟乡瓦房槽村联合邓建华、王周伟等五户农民开展食用菌示范栽培,使菇农和周围农户看到食用菌产业的效益和前景。2000年,韩玉红与其他两位农民合伙入股投资,在三下河南引种5000袋料香菇,通过市种在2000年一年就扩种10000袋。

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食用菌产业由小到大地发展起来,他坚持走科技特派员+研究所+协会+示范园+农户的发展

路子,2005年初,申请并加入了科技特派员队伍,同时筹建新型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他在技术上无偿支持,同时提供资金帮助。到目前生产袋料香菇20万,生产规模达到5亩,在韩玉红的带动下近年来户当年人平纯收入5100元,村当年人平纯收入达到3010元。同时以菌类产业扶贫户数3户,帮带户数12户。

韩玉红并不满足于目前现状,为把全乡香菇产业做大做强,他正探索新道路,建立香菇标准化种殖基地,把大沟乡香菇产业推向标准化、规范化,创造大沟乡香菇产业新品牌。继续深入大沟林区深处,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科技兴农与农业产业化知识,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发挥了一个农村科普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贡献力量。

第二篇:韩玉堂的先进事迹关于客运车主韩玉堂的先进事迹

——宁城县汽车客运站

人之初,性本善。坚持自己的本心,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心灵得到一次人性的释放是一件美事。


(未完,全文共10895字,当前显示14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