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章标题:一位老党员30载的“路桥情结” 一位老党员30载的“路桥情结”.doc-免费下载

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一位老党员30载的“路桥情结”

位老党员30载的“路桥情结”

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党员,30年来不图名利,义务为乡亲们修桥补路,此次,他又拿出自己积攒的7000元,在**河旁修建一座**亭。他的善举,在资溪县**镇一带传为佳话。

3月30日,我们走近了这位热善好施的老人。此时,老人正在**河旁,手柱着拐杖,仔细地看着几位村民给**亭施工,嘴里不断叮嘱着:“材料真实点,不要为我省钱……”老人看上去耳聪目明,精神矍烁,就是腿脚有点不太方便。

八旬老党员名叫**,1949年12月入伍,1953年3月入党,曾参加过围剿***的战斗。转业后在地方工作,后因身体多病,1979年便退休在家。

看到我们到来,老人非常高兴,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老人柱着拐杖在前面引路,我们在后面相伴着。短短200米的路程,竟走了半个多小时。老人告诉我们,他每天都要到**亭施工现场2次,一是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二是督促工程进度。看到自己多年修建凉亭的心愿就要完成,老人感到特别兴奋。

从**镇区到**村,中间有近500米的距离,中间隔着**河,河上的桥和一条田间路,连接了**和**两个村,是两岸的交通枢纽。1979年,由于腿脚不便,年近五旬的**便退休回到老家**村,自此,修桥和补路成了老人的“日常工作”。

**河上原是一座吊桥,是用绳子拴着木板连接而成,板与板之间有一只脚距离的间隙,上面拉了两根铁索,作扶手用。由于风吹日晒,行人众多,桥面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村民过桥难,影响了村民的行路安全。**看在眼里,急在心理。每天天亮到桥上巡视,便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之一。每天清晨,他便带着铁锤、木板、铁丝等上桥,一块一块地敲打,一块一块地检查,发现哪块坏了,及时换掉,发现哪块丢失了,及时补上……看到土路坑洼不平,损坏严重,群众出行非常不便,老人又萌发了修路的念头。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老人用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买了辆二轮车,并添置了铁锨、抓钩等工具,开始修路。30年来,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盛夏酷暑,腿脚不便的**老人修桥补路的善举

从没间断过。为吊桥换过多少回木板,为马路补过多少次窟窿,个人贴进去多少修桥补路钱,连老人自己也说不清了。当问他干到什么时候才停手时,老人说:“只要我有一口气,修桥补路就不停步。”

**修桥补路由壮实中年变成了耄耋老人,**村至**村500米的村村道道,哪里“路见不平”,哪里就会出现老人的身影。修桥补路水平也越来越“专业”,老人原先是挑着担子干,后来他专门把自行车改装成一辆配挂有铁锤、箩筐、铁锹、竹畚箕、钻头等的修桥补路“工具车”,骑着“工具车”的**成为附近乡村无人不晓的一道风景。

2003年,政府决定拆掉吊桥,在**河上修建一座水泥钢筋桥。这可乐坏了**,他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并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桥建好了,可是比原来的桥面更低,汛期一涨洪水,桥面便被洪水淹没。退水之后,木头、垃圾、茅草等物体便铺满了桥面,近80米长的桥面,堆起的垃圾,超过20立方米。**总是在退水之余第一个赶到**桥,清理桥面,他不顾自身腿脚的不便,时常一干就是一天。冬季来了,桥面受冻结冰、下雪路滑,为了路人的安全,他总是清晨扛着铁锹和扫把、带着稻草,将桥面的霜雪清理干净、将冰敲碎,然后把稻草辅在桥面,确保路人的安全。6年来,这项义务劳动几乎成了他的本职工作。


(未完,全文共10524字,当前显示13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